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萧墙是古代宫廷内当做门的屏风,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所以萧墙用来比喻内部,灾祸从萧墙那样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祸乱起于内部,而非外来。在《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由于季氏要攻打颛臾,所以辅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来请教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一个国家如果财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匮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之内没有祸乱,就不会倾覆。如果他国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来归。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国的人民,邦国分裂瓦解,无法保全,反而要在国内动兵征伐。我怕季氏的忧患,不是远在颛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后来“祸起萧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
(1) 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汉· 焦延寿《豫之随》
(2) 又称“祸发萧墙”
萧墙,屏障大门的墙壁,比喻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灾祸或灾难发生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如:“这次的危机纯粹是祸起萧墙,看来董事长得重新整顿一番了。”
萧墙 : ①当门而立的小墙: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②比喻内部:萧墙衅起|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出自《论语·季氏》。
萧墙,用以区隔内外的门屏,指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
“分崩离析”
萧,不能写作“肖”或“肃”。
由与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于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孔子弟子。性谦退,有才艺,擅长政事。鲁哀公三年时成为季氏的家臣,在孔门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称为“冉有”。
相:辅佐。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见“分崩离析”。
干戈:比喻兵事、战乱。
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世家,与孟孙、叔孙并称“三桓”,掌握鲁国实权。
颛臾:鲁国境内一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颛,音ㄓㄨㄢ。
萧墙:萧,肃敬。墙,指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祸起萧墙”及“变生肘腋”都指灾祸在近处发生。
“祸起萧墙”指祸乱由内部而生;“变生肘腋”则不仅指内部,更特指身旁。
祸起萧墙 | 变生肘腋 | 例句 |
---|---|---|
○ | ㄨ | 最近爆发的盗领案,经查证竟是∼,系由银行员工所为。 |
ㄨ | ○ | 这位总理正打算进行管理改革,却∼,带头反对他的正是身边的秘书。 |
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豫之第十六.随卦》:“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墙),竟制其国。”
《晋书.卷一一九.姚泓载记》:“姚赞闻恢渐逼,留宁朔尹雅为弘农太守,守潼关,率诸军还长安。泓谢赞曰:“元子不能崇明德义,导率群下,致祸起萧墙,变自同气,既上负祖宗,亦无颜见诸父。”
《隋书.卷七八.艺术列传.庾季才》:“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也。帝亦颇明星历,因共仰观,从容谓季才曰:『朕犹虑祸起萧墙,何方可息?』季才曰:『顷天象告变,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整旆还都,以避其患。……””
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宋史.卷四一四.史嵩之列传》:“人谓祸起萧墙,危如朝露,此愚所痛心疾首为伯父苦口极言。”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宦官》:“陛下果能鉴彼三人于既往,行此三事于方今,则祸乱自然不作,灾害自然不生。倘或不然,则祸起萧墙(墙),变生肘腋,异日之患,有不可言者矣。”
乱作萧墙
luàn zuò xiāo qiáng
犹“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 赞曰:『……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
祸生萧墙
huò shēng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封神演义》第三五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明.沈鲸《双珠记》第四四出:“我爹爹被人诬陷呵,狐媚妄侵,雕喙交攻,蓦地祸生萧墙。”
祸发萧墙
huò fā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三国志.卷八.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公孙瓒》引汉.袁绍〈与公孙瓒书〉:“兵兴州壤,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祸稔萧墙
huò rěn xiāo qiáng
稔,发生。“祸稔萧墙”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矣。”
祸兴萧墙
huò xīng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唐.鲍溶〈长城〉诗:“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萧墙之变
xiāo qiáng zhī biàn
起于内部的祸乱。见“祸起萧墙”条。《金史.卷六三.后妃列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矣。”
萧墙祸起
xiāo qiáng huò qǐ
犹“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唐.皮日休〈祝疟疠文〉:“萧墙祸起,帝座蒙尘。”
《三国演义》第八○回:“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
变起萧墙
biàn qǐ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汉.陆贾《新语.术事》:“季孙贪颛臾之地,而变起萧墙之内。”
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四○出:“他书后明说着,衅生他族,变起萧墙。”
衅发萧墙
xìn fā xiāo qiáng
衅,嫌隙、争端。“衅发萧墙”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傅燮》:“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衅起萧墙
xìn qǐ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宋书.卷六九.范晔列传》:“而比年以来,奸竖乱政,刑罚乖淫,阴阳违舛,致使衅起萧墙,危祸萃集。”
难起萧墙
nàn qǐ xiāo qiáng
即“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艺文类聚.卷二○.人部四.孝》引晋.庾峻〈祖德颂〉:“汉后不辟,公族剥乱,难起萧墙,政由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