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幸灾乐祸”系由“幸灾”及“乐祸”二语组合而成。
“幸灾”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晋惠公时,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粮给他们,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第二年,秦国也遇上荒年,向晋国购买粮食,晋国却不答应。大夫庆郑觉得这样不妥,劝晋惠公说:“忘恩负义会导致无亲;看见别人有难而高兴是不仁;贪爱财物不与人分享是不祥之举;得罪邻国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美德都没有,如何能维持国家的长久?”虽然庆郑不断地劝说,但惠公还是没采纳他的意见。果真秦国收到消息后非常气愤,隔年起兵攻打晋国,晋国非但大败,连惠公都被俘虏了。此处原文就用了“幸灾不仁”。
“乐祸”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春秋时,周庄王的宠妾生了个儿子子颓,个性荒淫无知。惠王时,有几个大臣发动叛乱,夺取政权,将惠王驱逐,改立子颓为王。惠王逃到郑国,郑厉王打算从中调停,但听说子颓和大臣们每天听歌观舞、寻欢作乐,便对虢叔说:“我听说表达哀乐不看时机,必会遭致灾祸,子颓在国家动乱时还那样日夜笙歌,简直是『乐祸』。连刑官在执行死刑时,君王都不应设宴享乐,更何况是他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王位之时。眼前大祸临头还不知忧虑,这种人能接受他吗?”于是决定转而支持周惠王。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幸灾乐祸”,用来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
对别人遭遇的灾祸感到高兴
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闱,幸灾乐祸、首为逆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幸灾,见人有难而高兴。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乐祸,见人有难而引以为乐。参见“乐祸”条。幸灾乐祸指心怀妒忌,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也作“乐祸幸灾”。
幸灾 : 1.因别人遭灾而高兴。
“幸灾”,以灾难为幸。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乐祸”,以祸害为乐。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年》。“幸灾乐祸”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幸,不能写作“辛”。
秦:春秋时国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地约在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
饥:荒年。
籴:音ㄉㄧˊ,买入谷物。
晋:春秋时国名。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弗与:不给。
庆郑:(?∼西元前538),春秋时晋国大夫。惠公四年晋饥,秦以粮助晋。次年秦饥,晋拒助之,庆郑谏而无效。后秦伐晋,晋败,惠公被俘,释归后,公乃杀庆郑。
背施:忘记别人给予的恩德。
贪爱:贪物爱财,不与人分享。
怒邻:得罪邻国。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词。
失时:不合时宜。
殃咎:灾祸责罪。
王子颓:(?∼西元前673),春秋时周人,庄王宠妾之子。惠王时,大夫边伯等为乱,惠王出奔至郑,乃立子颓为王。
司寇:掌理刑狱之官。
不举:不举办盛宴。举,举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上.刘胤之》:“广州大族冯子猷幸灾乐祸,欲因危立功,遂按兵纵敌,使其为害滋甚。”
《宋史.卷四○七.吕午列传》:“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而乃幸灾乐祸,无同舟共济之心。”
《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患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恨不得晁夫人家生出什么事来,幸灾乐祸,冷眼溜冰。”
乐祸幸灾
lè huò xìng zāi
即“幸灾乐祸”。见“幸灾乐祸”条。《宋书.卷七四.沈攸之列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