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兄弟不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兄弟不和
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明 赵弼《酆都报应录》)
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废,徙居蜀郡严道县,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近䦧墙之祸,兄弟相残反手足情深
尺布 : 1.一尺布,极言其少。2.见"尺布斗粟"。
斗粟 :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刘恒之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去蜀郡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
尺布斗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兄弟不和。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剌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 、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