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朱自清《经典常谈 诗经第四》)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编撰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收录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修课本。他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升华,犹如冰是水凝成,但它又变本加厉,比水冷得多一样。
《文选》是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亦称《昭明文选》。全书共三十卷,文分三十八类,凡七百余篇,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亦仅略选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赞论、序述。〈文选序〉是萧统编完《文选》后所写的序。典源所录是序文的第一段,其内容略谓:远观上古时候,民风朴实,尚未有文章的创作。等到伏羲氏统治天下,开始画八卦,创造文字,文章才因此产生。《易经》说:“观察天文,可以了解四时的变化;而观察人文,则可以教化天下。”可见文章的时代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车辆的制造,一开始只有简陋的椎轮车,后来才出现较高级的大辂车,但是大辂车已不像椎轮车那般地质朴;积水成冰,但是当初的水却没有后来的冰那般寒凉。这些都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发展,才显得更加完美;事物的演变是如此,文章也是一样,由质朴发展到华美,其中的变化是无法完全详细去了解的。后来原文中的“变其本而加厉”演变成“变本加厉”这句成语,意思转用来指事情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显得更加严重。
本意谓比原来更加发展。后谓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变其本而加厉。——南朝梁· 肖统《文选序》
根据本有的加以改变发展。语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后指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更加严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久而久之,变本加厉,就闹出这邪说诬民的举动来了。”
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发展。语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后用“变本加厉”转指事情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显得更加严重。
“踵事增华”
厉,不能写作“历”。
踵其事而增华:继承前人事业,使之更加完善美好。见“踵事增华”。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源)
明.张岱〈赠沈歌叙序〉:“若歌叙之与倪氏邻也,亦生死以之,则歌叙之意气肝胆,较之素先,又变本而加厉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大约当日河工极险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倡神明之说,以壮那工人的胆,未尝没有小小效验;久而久之,变本加厉,就闹出这邪说诬民的举动来了。”
清.江藩《国朝经师经义目录.诗》:“(欧阳)修开妄乱之端,……至程大昌之《诗论》、王柏之《诗疑》,变本加厉,斥之为异端邪说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