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宋代时,有一位修道之人陈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钱若水的读书人,觉得他仙风道骨,很适合出家修行,但不能决定是否要收为弟子,于是约他第二天再到华山来,请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钱若水依约前往,那位老僧仔细端详他后,静默不语,过一阵子,才用灰烬在地上写下“做不得”三个字,然后缓缓说出一句话:“他是个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这么说了,陈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头。不久之后,钱若水科举高中,做到枢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遂。但他却在四十岁时就辞官归隐,应验了当年老僧的话。后来“急流勇退”被用来比喻人于得意顺遂时,及时隐退。
舟行急流之中而勇于自退,比喻为官正在得势的时候退下来
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
在湍急的水势中,当机立断回舟退出。比喻人处于得意顺遂时,能见机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也作“勇退激流”。近功成身退,知难而退反破釜沉舟,急流勇进,知难而进
德语 auf der Höhe der Karriere zurücktreten (Sprichw), sich vor der Krise zurückziehen
急流 : 湍急的水流:~滚滚ㄧ渡过~险滩。
勇退 : 1.勇于隐退;见机急退。
急流勇退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是:jí liú yǒng tuì,
是指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在湍急的水势中,当机立断,回舟退出。比喻人于得意顺遂时,及时隐退。
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
△“功成身退”
急,不能写作“激”。
若水:钱若水(西元960∼1019),字澹成,一字长卿,北宋新安人。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才高识广,能断大事,尝献策于上,受命撰修《宋太宗皇帝实录》。卒谥宣靖。
徐:慢慢地。
致政: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急流勇退”及“功成身退”都有主动隐退的意思。
“急流勇退”用于仕途、事业正当顺遂的时候;“功成身退”用于任务达成的时候。
急流勇退 | 功成身退 | 例句 |
---|---|---|
○ | ㄨ | 他在事业发达之际,竟∼回乡下当起农夫,真令人觉得意外。 |
ㄨ | ○ | 这座新桥落成通车后,旧桥终于可以∼。 |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趁这盛名之下,求之者众,任我拣择个十分满意的嫁他,急流勇退,及早回头,不致受人怠慢。”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直待福过灾生,只恐悔之无及!”
《荡寇志》第六○回:“原来召忻自随从希真收复新泰之后,召忻因记起那年山阴道上仙圣的指示,曾教他功成之后,急流勇退,切不可乘兴直前,自取沉溺之祸。”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别的慢讲,你只看公公正在精神强健的时候,忽然的急流勇退,安知不是一心指望你来翻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你若走了仕路,可以做到方面大员,只是你要记着我一句话: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勇退急流
yǒng tuì jí liú
犹“急流勇退”。见“急流勇退”条。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诗:“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
宋.楼钥《攻媿集.卷八.送卫清叔著作提举淮东诗五首之三》:“虽知勇退急流去,壮岁功名会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