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如狼似虎”。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凶狠
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
此处所列为“如狼似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一)
“如狼似虎”典源作“如狼如虎”。《尉缭子》最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书中既有战略、战术的运用,同时强调部队的训练及管理,并重视优秀将帅的选拔;另外还揭示了以权谋为核心的用兵之道。宋人所编《武经七书》即纳入此书,可见其在传统兵书里的重要地位。〈武议〉一篇的内容在论述作战必须要有丰厚的物资作基础,在战场上,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家经济作后盾,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除此之外,还要能严明赏罚,军威才得以确立。最后则是谈到将帅击鼓指挥作战,指挥得当,立功受赏;指挥不当,则身死国亡,因此将帅的拣择遴选不能不慎重。所谓“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是指身为全军统帅,必须上不受制于天时,下不受制于地形,中则不受国君牵制。武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将帅是掌握战场士兵生死的职官,每场战争都免不了会有兵卒死伤,因此只有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会用兵。一旦真的动起兵来,将帅就得将天时、地形、国君,以及前方的人抛在脑后,不受这些因素影响。此时,将帅所要做的,便是让全军兵士如同一人一样,全体一心,步调一致,行动起来像狼、虎那样迅速勇猛,像风、雨般的急骤,像雷、电般的暴烈,声势浩大,行动神秘莫测,使天下人都感到惊惧。后来“如狼似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像狼、虎般行动迅速,威武勇猛。
(二)
项羽是秦末有名的战将,军功彪炳,有关他带兵作战崛起的过程,《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秦末,各地群雄并起,项羽与叔父项梁也一起加入反秦起义的行列。起兵之初,因为陆续建立战功而吸引许多人加入阵营。后来,他们顺利找到楚怀王的嫡孙熊心,于是拥立熊心为楚王,准备灭秦立楚的建国大业。但是楚王即位后,因为欣赏宋义的足智多谋而封他为上将军,任命骁勇善战的项羽为次将,这时已埋下两人未来冲突的导火线。后来秦军章邯在击杀项梁后,转而发兵巨鹿围困赵军,楚王便命令宋义带兵前往救援,但因为兵力悬殊,宋义竟然发兵不前,想作壁上观。但项羽却不认同,便向宋义说:“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秦军两面受敌,定然可以打败秦军。”没想到宋义却以牛虻为喻,回应项羽的质疑,说明牛虻虽然能叮咬体型大上数倍的牛而造成伤害,却无法损伤小小的虮虱。所以宋义认为当前局势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楚军即可坐收渔翁之利。宋义更进一步说道:“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你项羽;但若论坐于军帐中运筹帷幄,则项羽你比不上我宋义。”在这场出兵作战论辩后,宋义以上将军名义通令全军:“军队中有凶猛如虎,乖戾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后来“如狼似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性情、手段凶狠残暴。
见"如狼似虎"。
比喻威武勇猛。《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也作“如狼似虎”。
义参“如狼似虎”。见“如狼似虎”条。
此处所列为“如狼似虎”之典源,提供参考。
将:统领军队的将帅。将,音ㄐㄧㄤˋ。
不制:不受约束控制。
死官:掌握战士生死的职官。
一人之兵:军队如一人,比喻军队万众一心。兵,军队。
震震冥冥:指军队声势浩大,神秘莫测。冥,音ㄇ一ㄥˊ。
说:通“悦”。高兴。
属:同“嘱”。托付。
蝱:同“虻”,音ㄇㄥˊ。头阔、眼大、体粗壮多毛,小者体形如家蝇,大者体形如熊蜂,吸食牛等牲畜血液,有时也吸食人血。
虮虱:指虱子。虮,音ㄐㄧˇ,虱卵。
罢:通“疲”。劳乏,困倦。
被坚执锐:身穿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被,通“披”。
很:违逆,不顺从。
彊:通“强”,音ㄐㄧㄤˋ。固执,倔强。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电,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源)
《英烈传》第五二回:“方彝走进辕门,但见剑戟森森,弓刀整肃,远望着里面,文忠凛然端坐,阶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立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蹜蹜的走至帐中。”
明.李贤〈天顺日录〉:“锦衣卫官校,差出提人,惟财是图,动以千万计。……一出于外如狼如虎,贪财无厌,寜有纪极?”
明.曹端〈夜行烛〉:“今人多昵妻子之爱,忘兄弟之亲。小则阋墙斗狠,大则分门割户。侧目相视,如雠如敌,切齿相恨,如狼如虎。”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两边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工拖翻,二十毛板,打的皮开肉绽。”
如狼似虎
rú láng sì 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