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很。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指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
此处所列为“恼羞成怒”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恼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个人皆有羞耻之心,有的人感到难为情时,会设法改正错误,除去羞耻之处;有的人却硬着颈项不愿悔改,反而发怒来掩盖自己的羞耻,指责他人,这种情形便是“恼羞成怒”。《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叙述安老爷为众人解释十三妹为何要报父仇,十三妹的父亲原本在朝为官,他的上司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十三妹为妻,但十三妹的父亲是个尚气节的人,平日不喜欢其上司趋炎附势的作法,因此不肯答应,上司见自己被拒绝,便老羞成怒,藉公务之便,弹劾十三妹之父,将他下狱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与“恼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极为羞恼,转而发怒恨人。后来“恼羞成怒”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出现“恼羞成怒”的书证如《三侠五义》第七回:“当时被小妇人连嚷带骂,他才走了。谁知他恼羞成怒,在县告了,说他兄弟死的不明,要开棺检验。”
见"老羞成怒"。
羞愧到了极限而转变成恼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也作“恼羞成怒”。
义参“恼羞成怒”。见“恼羞成怒”条。
此处所列为“恼羞成怒”之典源,提供参考。
趋炎附势:比喻依附权势。见“趋炎附势”。
庸流:平庸无能的人。
贤郎:对他人儿子的敬称。
牢笼:笼络。
吐口:透露口风。
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见“假公济私”。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