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才选拔
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新唐书 张九龄传》)
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
宽于拔擢,必能选得半数真才。《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文选.任昉.为范尚书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得五,尚曰比肩,其余得失未闻。”也作“拔十失五”。近拔十失五
拔十得五,汉语成语,形容那种亏欠的状态,付出了过多的劳动力,收获却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同时也形容一些强迫性行为,这种性格将永远不会满足,同时也不可能成功,拔苗助长,是一个贬义词。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宽于拔擢,必能选得半数真才。《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文选.任昉.为范尚书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得五,尚曰比肩,其余得失未闻。”也作“拔十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