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形容查点数目
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讲了一遍。
比喻叙述事情像点数那样详尽无遗
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水浒传》
数数目时普通以五为单位,故以一五、一十指计数的动作。《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赢了来,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来还你。”《红楼梦.第二六回》:“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比喻把事情从头至尾详细说出,无所遗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男女见不是势头,盒盘也不出,仍旧挑了,走了回家,一五一十的对家主说了。”
德语 von A bis Z; detailliert; in allen Einzelheiten
法语 raconter en détail ou tout au long
一五一十,汉语成语。
拼音:yī wǔ yī shí
释义: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清·曹雪芹《红楼梦》:“便把手绢子打开;把钱倒出来;交给小红。小红就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一)本指计数的动作,亦用以形容计数的仔细。
语或出《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
(二)比喻把事情从头至尾详细说出,无所遗漏。
语或出《水浒传》第二四回。
△“如数家珍”
见“如数家珍”(826页)。
搯:“掐”的讹字,箝制、把持的意思。
刑拷:用刑拷打。
踅:音ㄒㄩㄝˊ,折转。
《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晁大官儿自己去了二三遭,都在郑伯龙家安歇,每日四碟八碗的款待,待要买甚么东西,丢个四指大的帖子与他,一五一十的买了捎将来。”
《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这单于民狠命问他要钱,上了比较,一五一十的打了几遭,把丈母合媳妇的首饰也销化了,几件衣服也典卖了。”
《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官说你得的不止这个,搯着一五一十的要。你没的给他,刑拷起来,也是有的。”(源)
《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赢了来,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来还你。”
《红楼梦》第二六回:“(佳蕙)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水浒传》第二四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源)
《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伯爵)于是手舞足蹈说道,这个人有名有姓,姓武名松排行老二,先前怎的避难在柴大官人庄上,后来怎的害起病来,……一五一十说来,就像是亲见的一般。”
《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黄太学已知为着姻事,不等开口,便将女儿被夺情节,一五一十,备细的告诉了。”
《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以后夫妻之情,看不过,只得又是一五一十担将出来,无过是买柴籴米之类。”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男女见不是势头,盒盘也不出,仍旧挑了,走了回家,一五一十的对家主说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
《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听说,笑着忙跪下,将尤氏那边所编之话,一五一十,细细的说了一遍。”
《糊涂世界》卷三:“等到伍琼芳回来,乳妈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一十一五
yī shí yī wǔ
即“一五一十”。见“一五一十”(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老嬷嬷)见了小道人,把妙观邀去的说话一十一五对他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