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徒有其表
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中看不中吃!这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欧阳山《三家巷》一)
从前杭州一个卖鲜水果的人,很会保藏柑子,他保藏的柑子外表金黄似玉,里面却像破旧的棉絮。买柑的人说他欺骗世人,他说世界上搞欺骗的人很多,包括文官武将,他们不为人民办事,难道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语,在明代刘基〈卖柑者言〉文中,原本是指卖柑者所卖的柑,外表看起来像金玉般华美,剥开来内里却干得像破棉絮。作者借由卖柑者说的话,讽刺当时官员不能替百姓谋福,让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却“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享尽富贵荣华,这种欺世盗名的行径,和外表像金玉般华美,内里却尽是破棉絮的柑没什么两样。后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外表美好而内质破败。
1.比喻外表华美而内质破败。
外表像金玉般华美,内里却尽是破棉絮。形容外表美好而内质破败。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
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外表像金玉般华美,内里却尽是破棉絮。形容外表美好而内质破败。语出明.刘基〈卖柑者言〉。
“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絮;下边是“糸”;不是“系”。
刘基:西元1311∼1377,字伯温,明浙江青田人。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为明代开国功臣。后为胡惟庸陷害,忧愤而卒,谥号文成。擅长诗文,亦精通天文兵法。
醇?:音ㄔㄨㄣˊ ㄋㄨㄥˊ,浓厚的酒。
饫:音ㄩˋ,饱食、饱足。
巍巍乎:崇高雄伟的样子。巍,音ㄨㄟˊ。
赫赫乎:显盛的样子。赫,音ㄏㄜˋ。
象:摹拟、效法。
败絮:破棉花。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源)
清.魏裔介〈山西乡试录序〉:“勿采春华,忘秋实;勿工文艺,薄器识;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勿兰芷其名,萧艾其质。”
清.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三.地官二》:“饰行、儥慝,皆诈伪之事。……儥慝者,诈于物,如卖柑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类。”
《湖广通志.卷一○三.艺文志》引清.王发祥〈耿公祠会讲序〉:“所患志之不坚,讲之不力。或失则怠,于是有半涂而废者;或失则伪,于是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虽得之,必失之矣。”
窳其中而美其外
yǔ qí zhōng ér měi qí wài
窳,腐败。“窳其中而美其外”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条。《今献汇言.比事摘录.颠倒见》引《塞如录》:“人不胜实事,可笑窳其中而美其外,岂非颠倒见乎?”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jīn yù qí wài bài xù qí nèi
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条。明.海瑞〈主簿参评〉:“苟不尽分称职,金玉其外而败絮其内也,即陟巍科,登膴仕,徒玷官常耳。”
饰外絮内
shì wài xù nèi
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条。清.袁树〈赘言〉诗:“人有几分福,家余几贯钱,饰外而絮内,于身何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