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指投合
二公情投意洽,也都有了三分酒意。★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
此处所列为“情投意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冯衍,字敬通,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时冯衍辞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权,后与鲍永归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冯衍迟不归降,所以未加重用。后来外戚阴兴、阴就因敬重冯衍的长才,冯衍即与之交往,并被聘请为司隶从事。冯衍写了一篇〈与阴就书〉,说自己与阴就“意同情合”,并感谢阴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铲除外戚势力,冯衍也因此获罪,免官归里,闭门自保,潦倒而死。后来“情投意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歧路灯.第九回》:“二公情投意洽,也都有了三分酒意。”也作“情投意合”。
义参“情投意合”。见“情投意合”条。
此处所列为“情投意合”之典源,提供参考。
骧首:擡头,比喻意气轩昂。骧,音ㄒㄧㄤ,仰起。
比:音ㄅㄧˋ,和谐。
《歧路灯》第九回:“此下山珍海错全备,不必琐陈。二公情投意洽,也都有了三分酒意。”
情投意合
qíng tóu yì 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