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东汉末年,孙权夺取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十分气愤,调集大批人马亲自东征东吴,连拔东吴数城。孙权只好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全力抵抗,由于陆逊资历不深,很多将领不服他统率,他说君主看中他能忍辱负重担此大任,你们得听从指挥。
据《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载,三国时,蜀吴交战,吴主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领兵马迎战蜀军。但陆逊手下的一批老将和皇亲贵族,认为他只是个书生,毫无战功,所以不服他的领导。陆逊于是召集众将说:“我以一介书生负此重任,是主上赏识我能够忍受屈辱而承担重任的一点长处。而大家也各自有应尽的职责,不容懈怠。今后若有人不听号令,我将以军法处置!”后来陆逊用计击败刘备,取得胜利,大家见识到他的机智谋略,才完全的心服口服。后来“忍辱负重”被用来形容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
忍受羞辱,以负重任
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志·陆逊传》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近含垢忍辱,卧薪尝胆反忍无可忍
德语 Erniedrigung aushalten, um eine wichtige Aufgabe durchzuführen (S)
法语 se résigner à une humiliation tout en remplissant une mission importante
负重 : ①背上背(bēi)着沉重的东西:~竞走 ㄧ~泅渡。②承担重任:忍辱~。
忍辱负重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是rěn rǔ fù zhòng,意思是承担重任。负,担当。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例,为了完成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只能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语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
负,不能写作“付”。
“忍辱负重”和“委曲求全”均有忍受屈辱;以求改变之意。但“忍辱负重”偏重于“负重”;即担当重任;是“忍辱”的目的;而“委曲求全”偏重于“求全”;即以求保全;是“委曲”的目的;两者目的不同。“忍辱负重”含有褒义;语气重;“委曲求全”有时含有贬义;语气较轻。
尺寸:些微,少许。
《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源)
《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痛史》第一九回:“虎臣道:『……众位英雄,都见不到此。又怕他们不肯屈辱其身,所以我来任了此事。……』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