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西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人称“杜武库”大将杜预支持司马炎统一中国,被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统领大军进攻吴国,先后夺取吴国大部分土地,有人建议暂停进攻。他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杜预是西晋时的著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偏安江东。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立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泛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后来晋军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势如破竹”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作战顺利,毫无阻碍;亦用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形势就像劈竹子。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 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 宋· 王懋《韩信之幸》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王者之兵,势如破竹。”近当者披靡,长驱直入,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所向无敌反节节败退,节节失利,望风披靡
形势如同劈竹子一般,只要劈开上端,底下自然就会随着刀势分开。比喻战事进展顺利,毫无阻碍。语本《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后亦用“势如破竹”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毫无阻碍。
“锐不可当”、“势不可当”
势,不能写作“事”。
见“势不可当”(890页)。
会议:聚在一起商议。。
百年之寇:东吴自孙权(西元182∼252)建国至孙皓(西元264∼280)时,立国约一百年,故称“百年之寇”。
克:战胜。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水潦:大水。潦,音ㄌㄠˋ。通“涝”。
俟:等待。
预:杜预(西元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率兵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后封为当阳县侯。
乐毅: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曾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
济西一战:指战国时,乐毅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齐泯王亡走莒城。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总计攻下七十余城。
并:通“并”,兼并。
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见“迎刃而解”。
指授:指点传授。
径造:直接进攻。径,通“迳”,直接。造,至。
秣陵:地约当今南京市附近,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为建业。西晋统一后,则又恢复以秣陵为名。
束手:无计可施,无法抵抗。
谢:赔罪、认错。
“势如破竹”及“势不可当”都有形容气势强盛的意思。
“势如破竹”侧重于事情进展之势顺利无阻;“势不可当”侧重于气势威猛,无可抵挡。
势如破竹 | 势不可当 | 例句 |
---|---|---|
○ | ○ | 国军一路挺进,∼。 |
ㄨ | ○ | 民主改革的浪潮在全国兴起,∼。 |
南朝陈.何之元〈梁典总论〉:“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驱我入而围天阙,势如破竹,易若转圜。”
《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韩信之幸》:“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又悉资于降虏广武君之策。”
《元史.卷一五○.何实列传》:“使实帅师四千,取燕南、齐西之地,首击邢州,徇赵郡,取魏邺,下博关,……势如破竹。”
《明史.卷二六三.冯师孔列传》:“我师败绩于南阳,贼遂乘胜破潼关,大队长驱,势如破竹。”
《封神演义》第四二回:“若得胜之时,乘机劫营,先挫其锋,后面势如破竹,闻仲可擒矣。”
《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被王先锋袭取了嘉湖,……这建康就如没了门户的一般,无人敢敌,势如破竹,进克建康。”
《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未到汉口,传说元将兀良哈歹统领精兵,长驱而入,势如破竹。”
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七出:“吾自起兵以来,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河北州县,已望风披靡。”
《飞龙全传》第三一回:“到了这日,在教场发砲祭旗,大兵出了禅州,浩浩荡荡,一路前进,攻打府州,无人敢挡,势如破竹。”
《隋唐演义》第四回:“将军好不见机!周兵之来,势如破竹,并州、邺下多少坚城,不能持久,况此一壁?”
《荡寇志》第六一回:“近闻云陈两处攻复梁山外郡,势如破竹,呼延灼倒也心惊,便教众兄弟们加紧防备。”
《镜花缘》第九六回:“若据文芸哥哥之意,先破易的为佳;盖四关破他两关,先挫动他的锐气,那两关就势如破竹了。”
势如劈竹
shì rú pī zhú
犹“势如破竹”。见“势如破竹”条。《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
破竹之势
pò zhú zhī shì
战事推展顺利的局势。见“势如破竹”条。《北史.卷一○.周本纪.高祖武帝》:“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纪二.唐高祖武德元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