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字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此处所列为“目不识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目不识丁”原作“不识一丁”。据《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列传》载,唐代时,张弘靖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军政。当他前往幽州上任时,当地百姓夹道观看,看到他乘着轿子走在军队之中,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当地的将军都是与士兵一同日晒雨淋,从不坐轿子的,因此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为安禄山之乱的发起地,人民向来强悍尚武,张弘靖想改善当地的民风,便毁坏安禄山的坟墓,此举更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他的两个从官韦雍、张宗厚行为嚣张跋扈,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喝醉酒还要大队人马护送他们回家,烛火照得整条街通亮。看到不满意的事就乱骂大叫,还对士兵说:“现在天下太平,你们会拉弓射箭有什么用?还不如去认识一个『丁』字来得有用!”因为“丁”字是很容易认识的字,如果连“丁”字都不认识,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这句话不但夸赞了自己,也取笑了长于武艺的兵士。使得士兵们相当地气愤,对他们深恶痛绝。后来“目不识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一字不识。
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金瓶梅.第四八回》:“菽麦不知,一丁不识。”《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邢生后来做到尚书的人品,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一丁不识的佳公子?”
一丁 : 1.一个成年男子。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3.一枚钉子。
不识 : 1.不知道,不认识。2.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义参“目不识丁”。见“目不识丁”条。
此处所列为“目不识丁”之典源,提供参考。
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韦雍:唐朝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太子宾客。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时,其为观察判官,摄监察御史。主政其间,与张弘靖多改习俗,引起当地居民不满,愤而起乱,遭叛民捕杀。
张宗厚:唐朝人,生卒年不详。为张弘靖任幽州节度使之从官,与韦雍等俱遭叛民杀害。
呵叱:大声责骂。叱,音ㄔˋ。
蓟:地名。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约当今河北省蓟县。
石:音ㄉㄢˋ,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
宋.吴编修〈八声甘州.系酒船夜入古江楼〉词:“叹从前眼底,一丁不识,四海曾空。”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邢生后来做到尚书的人品,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一丁不识的佳公子?”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ì dīng (变) mù bú shì d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