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口若悬河的意思
kǒu ruò xuán

口若悬河

成语口若悬河的知识

● 口若悬河的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 口若悬河的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口若悬河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 口若悬河的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口若悬河的例句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 口若悬河的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 口若悬河的典故

“口若悬河”原作“悬河写水”。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喜好《老》、《庄》,十分有才学,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曾为《庄子》作注,流传于后世。在《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他说:“郭象说话议论时,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后来“口若悬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出现“口若悬河”的书证如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四首之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 口若悬河的意思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舌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近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口齿伶俐,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默不作声,噤若寒蝉,张口结舌,沉默寡言,守口如瓶,一言不发,哑口无言

● 口若悬河的词语分开解释

悬河 : 1.指瀑布。2.谓倾泻不止。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4.指高出地面的河。

● 口若悬河的释义

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比喻能言善辩。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 口若悬河的辨形

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 口若悬河的辨析

见“侃侃而谈”(564页)。

● 口若悬河的典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1>云:“郭子玄2>语议如悬河3>4>水,注而不竭。”

〔注解〕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晋临沂人。以清谈著称,累官至司徒。西晋亡,投降石勒,后为石勒所杀。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晋河南人。少有才学,好老庄,能清言。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曾为《庄子》作注。

悬河:倾泻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写:音ㄒㄧㄝˋ,通“泻”。

〔参考资料〕

另可参考:《晋书.卷五○.郭象列传》、晋.裴启《语林》(据《北堂书钞.卷九八.谈讲》引)

● 口若悬河的辨识

近义成语

能言善道

反义成语

拙口钝辞、笨口拙舌、张口结舌、期期艾艾、结结巴巴

● 口若悬河的书证

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四首之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

《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 口若悬河参考词语

口似悬河

ㄎㄡˇ ˋ ㄒㄩㄢˊ ㄏㄜˊ

kǒu sì xuán hé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唐.白居易〈赠僧诗五首.神照上人〉:“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口如悬河

ㄎㄡˇ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

kǒu rú xuán hé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悬河写水

ㄒㄩㄢˊ ㄏㄜˊ ㄒㄧㄝˋ ㄕㄨㄟˇ

xuán hé xiè shuǐ

义同“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源)

悬河注水

ㄒㄩㄢˊ ㄏㄜˊ ㄓㄨˋ ㄕㄨㄟˇ

xuán hé zhù shuǐ

比喻文思流畅奔放。见“口若悬河”条。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上.杨炯》:“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悬河泻水

ㄒㄩㄢˊ ㄏㄜˊ ㄒㄧㄝˋ ㄕㄨㄟˇ

xuán hé xiè shuǐ

义同“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北堂书钞.卷九八.谈讲》引晋.裴启《语林》:“王太尉问孙兴公曰:『郭象何如?』人答曰:『其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书.卷五○.郭象列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泻水悬河

ㄒㄧㄝˋ ㄕㄨㄟˇ ㄒㄩㄢˊ ㄏㄜˊ

xiè shuǐ xuán hé

义同“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九岁明《诗》,七龄通《易》……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标映前哲,公实多敏。”

言若悬河

ㄧㄢˊ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ˊ

yán ruò xuán hé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隋书.卷六七.裴蕴列传》:“蕴亦机辨,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言类悬河

ㄧㄢˊ ㄌㄟˋ ㄒㄩㄢˊ ㄏㄜˊ

yán lèi xuán hé

即“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南齐书.卷三三.王僧虔列传》引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辨口如悬河

ㄅㄧㄢˋ ㄎㄡˇ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

biàn kǒu rú xuán hé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辩同河泻

ㄅㄧㄢˋ ㄊㄨㄥˊ ㄏㄜˊ ㄒㄧㄝˋ

biàn tóng hé xiè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艺文类聚.卷三八.礼部上.祭祀》引南朝梁.徐悱妻刘氏〈祭夫文〉:“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

辩如悬河

ㄅㄧㄢˋ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

biàn rú xuán hé

即“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唐.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缀。”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口若悬河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悬(懸)xuán(ㄒㄨㄢˊ)⒈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⒉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悬而未...>>查字典
成语口若悬河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