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亦作“哀毁瘠立”。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哀毁 : 1.谓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
骨立 : 1.形容人消瘦到极点。2.比喻山石嶙峋。3.比喻字体的笔姿瘦硬挺拔。
哀毁骨立,成语,指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身体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撑着。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分悲哀而损伤了身体。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立,不能写作“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