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即是灵魂,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不附体”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徐嗣伯诊断之后,研判这是一种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就问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用死人枕煮药服用,鬼气就会散去,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这里的“魂气”是指外来的鬼气,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后来“魂不附体”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而“魂”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极度惊吓所致。因此,“魂不附体”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1) ∶灵魂脱离了躯体
(2) ∶形容因惊吓而极度恐惧
使小生魂不附体。——元· 乔吉《金钱记》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近六神无主,魂不守舍,魂飞天外,心惊胆落,失魂落魄
《魂不附体》(The St. Francisville Experiment)是Art Carnage导演的一部电影。本片的主轴由纽奥良Lalaurie猛鬼出没的传说拉开序幕。
魂不附体,汉语成语。
拼音:hún bù fù tǐ
解释 魂:灵魂,魂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慌。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也指人死亡。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后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魂飞魄散”
魂,不能写作“魄”。
“魂不附体”和“魂飞魄散”;都有“魂魄离体”的意思;都常形容惊恐万状。不同在于:①“魂不附体”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②“魂不附体”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神经、行动失常;“魂飞魄散”不能。
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沉滞:积闷而不流畅。
差:音ㄔㄞˋ,通“瘥”,病愈。
“魂不附体”及“魂飞魄散”都有受到极度刺激的意思。
“魂不附体”侧重于心智失常的状态;“魂飞魄散”侧重于有如死亡的感觉。
魂不附体 | 魂飞魄散 | 例句 |
---|---|---|
○ | ㄨ | 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经常∼地坐着发呆。 |
ㄨ | ○ | 车子差一点坠入深谷,吓得大家∼,有如鬼门关前走一遭。 |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人立在墓堆子上,吓得两个魂不附体。”
《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
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三二出:“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唬得魂不附体,怎生上得马。”
《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遇》:“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御,声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体。”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陆氏看罢,吓得冷汗直流,魂不附体,心中懊悔不及。”
《野叟曝言》第四四回:“说时便迟,那时却快,齐向素臣等身上,张牙舞爪、鼓翅舒箝,趁着那沙威火焰,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众人魂不附体、走投无路。”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忙调两百苗兵,带了标枪,前去抵敌。”
《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吓得魂不附体;见了高相公,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
《镜花缘》第四三回:“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
魂不着体
hún bù zhuó tǐ
着、附同义。“魂不着体”即“魂不附体”。见“魂不附体”条。《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师师闻道,諕得魂不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