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同不翼而飞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无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此处所列为“不翼而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翼而飞”原作“无翼而飞”。据《管子.戒》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东海边出游,再转往南边。消息传出后,有人便说:“桓公这次出游,有如古代贤王出巡。”桓公听了十分不解,便请教大臣管仲这话是什么意思。管仲说:“古代贤王春天出巡是为了体恤民情,视察农事是否顺利,这关乎国家的民生大计,而不是为了游玩。如果为了游玩而劳民伤财,必定会引起民怨,导致灭亡。”桓公听了一直点头称是。管仲又劝谏桓公说,他贵为君王,所说的话传播速度很快,即使没有翅膀也会一下子飞到千里之外,告诫他一定要谨言慎行。后来“不翼而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消息、言论等不待推广便迅速传播,后来则多于比喻物品无故遗失。
1.神话传说,有人没有翅膀而能飞翔。 2.常以比喻事物不用外力推助而能迅速传播。 3.谓相信无翅之鸟能飞。形容盲从轻信。
没有翅膀而能飞。比喻事物不须推行,即能迅速流传。《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唐.刘禹锡〈楚望赋〉:“贪贾来贸,发于怀握,无翼而飞,润于丰屋。”也作“毋翼而飞”。
比喻物品无故遗失。北齐.刘昼《刘子.卷四.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也作“不翼而飞”、“毋翼而飞”。
无翼 : 1.没有翅膀。比喻没有凭藉。
义参“不翼而飞”。见“不翼而飞”条。
此处所列为“不翼而飞”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庄子.人间世》、《战国策.秦策三》。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谥敬。亦称为筦子、管仲、管子。
桓公:齐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谥桓。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源)
北齐.刘昼《刘子.卷四.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扬声于章华之台,炫燿于绮罗之堂者,盖人君之举也。”
不翼而飞
bù yì ér fēi (变) bú yì ér f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