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较少的敌不过众多的,形容力量悬殊,无法对抗
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他虽然身怀精湛拳技,终因寡不敌众,被一顿毒打昏倒在地上。
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恶之所疾。寡不敌众,孤不胜群。”《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徐信虽然有三分本事,那溃兵如山而至,寡不敌众,舍命奔走。”反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寡不敌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人员)实力悬殊太大(孤军奋战不可以力敌)。
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语出《逸周书.卷九.芮良夫》。
敌,不能写作“故”。
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后:君王。
惟:思考、思量。
雠:音ㄔㄡˊ,通“仇”,仇怨。
类:法则、榜样。
类:相似。
《逸周书.卷九.芮良夫》:“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源)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恶之所疾,寡不敌众,孤不胜群,共诬成罪,圣不能救。”
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三.刘承节马》:“至高冈下,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子仆死焉。”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吊)桥,坚闭城门。”
《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徐信虽然有三分本事,那溃兵如山而至,寡不敌众,舍命奔走。”
《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李九强自知寡不敌众,将几亩地仍照了原价卖与别人,把些粮食俱赶集卖了。”
《镜花缘》第三回:“徐敬业手下虽有兵十万,究竟寡不敌众,兼之不听魏思温之言,误从薛仲璋之计,以致大败亏输。”
寡不胜众
guǎ bù shèng zhòng (变) guǎ bú shèng zhòng
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韩非子.难三》:“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偏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屏弃。”
众寡不敌
zhòng guǎ bù dí
众寡,敌众我寡。“众寡不敌”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郭淮》:“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讨,自恃勇力深入,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