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同心同德”。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统一
普劝国人,勿分尔我,同德同心,自成团体。★清·洪楝园《警黄钟》第十出
见“[[同心同德]]”。
思想、行动完全一致。《旧唐书.卷一三四.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也作“同心同德”。
德语 gleichgesinnt, einmütig (Adj)
同德 : 1.为同一目的而努力。2.指同德的人。3.《国语.晋语四》:"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则同德。"韦昭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同心 : 1.齐心。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4.引申为知己。5.指同心结。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思想、行动完全一致。《旧唐书.卷一三四.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也作“同心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