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
《穀梁传 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作谓语;指意外会见
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所受的惊吓。★茅盾《子夜》十四
此处所列为“不期而遇”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期而遇”原作“不期而会”。春秋时期,诸侯列国林立,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周王室自东迁以后,权势日渐衰微;而逐渐脱离周天子控制的诸侯,为了各自的安全与利益,不断相互争斗。为了稳定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秩序,因此有了“会盟”的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列国交往等方面,都曾产生具体而重大的作用;会盟同时也是诸侯联合他国以壮大自我实力,并维系霸主政治的一项利器。春秋初期,宋、卫两国因郑国涉入其内政纠纷,同时更由于郑的势力外伸,引起周遭国家不安,是以这三个国家,彼此间常传出纷争。《春秋经.隐公八年》记载:“宋公、卫侯遇于垂。”《左传》详实记载在这年春天,齐僖公以和事佬的角色出面,要让宋、卫、郑三国谈和。但宋殇公希望能够在谈和以前,先行与卫国会谈。因此透过餽赠钱财的方式,请求卫国能在会盟的日期前先见面,卫宣公答应宋殇公请求,两人后来就在卫地相见。《谷梁传.隐公八年》对“遇”的解释是这样的:“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意思是不在约定的日期会面称“遇”,因为会面双方的心意已相契合。后来“不期而遇”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未经约定而意外相见。
(1) 期:约定日期。没有相约而意外地遇见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柳永《秋夜月》
(2) ——亦称“不期而遇”
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所受的惊吓。——茅盾《子夜》
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谷梁传.隐公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不想今日不期而会,得谐鱼水,正合夙愿。”也作“不期而遇”。
不期 : 1.未经约定。2.不要求;不等待。3.不意,不料。
义参“不期而遇”。见“不期而遇”条。
此处所列为“不期而遇”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公羊传.隐公四年》。
宋公:指宋殇公。子姓,名与夷。
卫侯:指卫宣公。姬姓,名晋。
垂:春秋时地属卫国,在今山东省境内。
《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源)
《史记.卷四.周本纪》:“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宋.柳永〈秋夜月.当初聚散〉词:“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不想今日不期而会,得谐鱼水,正合夙愿。”
不期而遇
bù qí ér 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