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做事马马虎虎
虽说僧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草草了事”指草草地把事情给做完。这句成语的典源可能由“草草”及“了事”二语组合而成。
“草草”是匆促、急忙的样子,见于唐.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武威地处西部边陲。自汉辟河西四郡起,它不仅为军事上的重镇,屏障着汉唐古都长安,同时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首诗描写长孙九侍御要到武威任判官,因为皇上担心凉州的情势,所以他因时限紧迫,路程遥远,匆匆忙忙就告别上路了。
“了事”的意思是解决事情,见于《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郑珏》。郑珏,唐末五代人,后梁末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后唐大军逼近都城的时候,后梁末帝急得手足无措,和臣子抱头痛哭。他召来郑珏商量,郑珏请求自己拿着传国之宝去向后唐军假装投降,来纾解国难。末帝说:“如今事情紧急,国宝不足为惜,但是如果按你的方法去做,真的能了事吗?”这里的“了事”是解除国难的意思。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成“草草了事”,用来指匆忙随便地解决事情。
仓促、马虎、漫不经心的处置
受到那种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的治疗
匆忙随便的解决事情。《红楼梦.第一一○回》:“虽说僧经道忏上祭挂帐络绎不绝,终是银钱吝啬,谁肯踊跃,草草了事。”反一丝不苟
法语 bâcler une affaire
草草 : 1.骚扰不安的样子。2.匆忙仓促的样子。3.亦作"艹艹"。草率;苟简。4.忧虑劳神的样子。
了事 : 使事情得到平息或结束(多指不彻底或不得已):含糊~ㄧ草草~ㄧ应付~ㄧ他想尽快了了(·le)这件事。
“草草”,匆促、急忙的样子。
语或出唐.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了事”,解决事情。
语或出《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郑珏》。“草草了事”指匆忙随便地解决事情。
△“草率从事”
了,不能写作“子”。
“草草了事”和“敷衍了事”都有草草地、马马虎虎地把事做完的意思。但“草草了事”一般是由于态度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而随便应付;两者行为促使原因不同。
适:往、至。
凉州:汉紧骑将军霍去病平定河西后,设置武威郡。三国时改称凉州。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等四个小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唐时,武威是河西节度使的治所。
严程:严格限定行程。※
珏:音ㄐㄩㄝˊ,指郑珏(?∼西元930),唐末五代时人。郑綮侄孙。唐昭宗光化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入后梁,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庄宗时,为太子宾客。明宗继位,以为相,碌碌无所为,不自安,数以耳聋求去职,乃拜左仆射致仕。卒,赠司空。
顾:但。
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书〉:“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
明.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不意遂成木灾也。”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红楼梦》第一一○回:“虽说僧经道忏上祭挂帐络绎不绝,终是银钱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
草率了事
cǎo shuài liǎo shì
“草率”犹“草草”,“草率了事”犹“草草了事”。见“草草了事”条。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卷一.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该帘官受此绳束,不敢草率了事,于衡才似有裨益。”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卷下.郑子久中丞被害》:“以大员被戕之案,并不彻底严究,草率了事,实堪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