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干脆
一甲子、带水拖泥,今岁谢君恩,放还山去。★宋·刘克庄《解连环·甲子生日》词
此处所列为“拖泥带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拖泥带水”原本的意思是身上被泥、水沾污,不利行动。可用于比喻纠缠牵扯。此义可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七.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中记载的一段对答:僧人问宝彻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没有回答。僧人只好去问石霜禅师,结果石霜禅师回答:“主人勤拳带累,阇黎拖泥带水。”这里“拖泥带水”是纠缠牵扯,因而无法直探禅的本源之意。另外在《五灯会元.卷三.麻谷宝彻禅师》,也可见到“主人擎拳带累,阇黎拖泥涉水”这两句话,只是用字有些不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这个语义只见于此。后来“拖泥带水”这句成语,则多用来比喻言辞或行为不干脆。
1.形容泥泞难行。 2.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形容做事不干脆俐落,或说话、写文章不够简洁。参见“拖泥带水”条。《五灯会元.卷二○.西禅文琏禅师》:“一向恁么来,未免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
义参“拖泥带水”。见“拖泥带水”条。
此处所列为“拖泥带水”之典源,提供参考。
阇黎:即阿阇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纠正弟子行为,并为其模范的人。“阿阇黎”为梵语ācā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师。
《五灯会元.卷二○.西禅文琏禅师》:“一向恁么来,未免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
明.施惠《幽闺记》第一三出:“冒雨荡风,带水拖泥,步难移,全没些气和力。”
拖泥带水
tuō ní dài shu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