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宾语;指重视农业
西汉时渤海郡农民因饥荒而骚乱。宣帝命龚遂为太守,往治其事。遂不用暴力,唯劝导说服。见有带刀持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世因以为农民被迫弃农暴乱之典。
汉宣帝时,渤海岁饥,民多沦为盗匪,龚遂受命为守,教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改业归农。典出《汉书.卷八九.龚遂传》。比喻弃武务农。如:“古代太平盛世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带牛佩犊,弃甲归田。”
佩犊 : 1.《汉书.循吏传.龚遂》:"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勤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因以"佩犊"喻弃官务农。
带牛佩犊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改业归农。出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龚遂传〉。
汉宣帝时,渤海岁饥,民多沦为盗匪,龚遂受命为守,教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改业归农。典出《汉书.卷八九.龚遂传》。比喻弃武务农。如:“古代太平盛世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带牛佩犊,弃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