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枚乘,他擅长辞赋,他在吴王刘濞手下作郎中,刘濞想反叛朝廷,枚乘劝阻他说:“用一根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都知道是极其危险的。”
“千钧一发”原作“发引千钧”。典源本于《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国公室的公子,爱好与贤人交游,不管国事,他很推崇赵国人公孙龙的学说。乐正子舆知道后,对着公子牟嘲笑公孙龙说:“公孙龙言辞荒诞,善于诡辩,像他说的发引千钧、白马非马等言论,根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谬论!”公子牟听了反驳乐正子舆说:“智者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说那些言论不合理,其实是因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发引千钧』来说,一根头发之所以可以系着千钧重物,这是因为头发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细发丝,拉引千钧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随时会断,《列子》此处所说的“发引千钧,势至等”是一种逻辑推论,并不影响“发引千钧”代表危险状况的原义,所以在《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里,“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拿一根细线系着千钧的重物;另外在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中,“其危如一发引千钧”,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势的危急,就像是在一根头发上,挂着千钧重的东西一样。这两处的说法都是危险的意思后来“千钧一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非常危险。“千钧一发”较早的书证如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千钧之物吊在一根发丝上。比喻极其危急
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 宋· 程珌《丙子轮对剳子》
比喻非常危险。参见“一发千钧”。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近岌岌可危,急不可待,九死一生反安如磐石
千钧 : 1.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一发 : ①发射一次:一发中的。②更加;越发:她两眼水灵灵的,一发长得好看了。③一同:这钱就记在我账上,以后一发结算。④索性:反正去不了北京,你就一发搬来住吧。⑤(-fà)比喻极微小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⑥(-fà)一线:青山一发是中原。
千钧一发,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语本《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明 方孝孺 《吴氏二贤母哀辞》:“引千钧兮一发,以手障兮惊澜。”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那捉女学生的警察猛地被一个人一脚踹出好远去。”
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非常危险。
语本《列子.仲尼》。
△“危如累卵”
钧,不能写作“均”。
“千钧一发”和“危如累卵”;都比喻非常危险、危急。不同在于:①“千钧一发”偏重于“危急”;“危如累卵”偏重于“危险”;不能表示“紧急”。②“千钧一发”可跟“事”搭配;“危如累卵”不能。“危如累卵”可用于具体东西;“千钧一发”不能。
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引:拉。
千钧:极言其重。钧,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势至等:力量一样大。
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宋.程珌〈丙子轮对劄子〉其二:“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
明.方孝孺〈吴氏二贤母哀辞〉:“誓死抚孤兮身死志完,引千钧兮一发,以手障兮惊澜。”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二:“或问:『喜、怒、哀、乐,各有攸当』二句,安在『方其未发上』,补本文言外之意,是别嫌明微,千钧一发语,浑然在中者,即此各有攸当者也。”
一缕千钧
yī lǚ qiān jūn (变) yì lǚ qiān jūn
“一缕”犹“一发”。“一缕千钧”犹“千钧一发”。见“千钧一发”条。唐.钱珝〈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第三表〉:“臣叨膺殊渥,特越常伦,一缕千钧,非能比重;累棋加卵,何足为危?”
一发千钧
yī fǎ qiān jūn (变) yì fǎ qiān jūn
犹“千钧一发”。见“千钧一发”条。《孽海花》第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些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
发引千钧
fǎ yǐn qiān jūn
犹“千钧一发”。见“千钧一发”条。《列子.仲尼》:“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源)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寖以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