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宋·杨万里《题周鲠臣浩斋》诗:“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此处所列为“排山倒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排山倒海”原作“回山倒海”。袁山松,东晋陈郡阳夏人。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在他写的《后汉书》中,有一段记载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的事迹。献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于董卓,后曹操以援救汉室之名讨伐董卓。接着曹操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得势后,渐次削弱诸雄的权力,手握国家大权,他架空献帝,势力日渐强大,以“回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权移转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认为,曹操以仿效尧、舜禅让的美名,逼献帝授权,实为窃国,与盗贼无异,毫无仁义可言。后来“排山倒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力量巨大,气势壮阔。
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比喻力强气盛,威势赫赫,似能压倒一切。《魏书.卷五四.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名称】:回山倒海
【拼音】:huí shān dǎo hǎi
【解释】: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义参“排山倒海”。见“排山倒海”条。
此处所列为“排山倒海”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魏书.卷五四.高闾列传》。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雄才,多权术,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减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勤王:王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
负鼎而趋:指曹操以辅佐名义,争霸一方。负鼎,指伊尹背负罪俎见汤,以烹调比喻致王道之事。趋,行走、追逐。
假:借。
《魏书.卷五四.高闾列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