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正本清源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汉代的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的〈刑法志〉中讨论国家的刑法制度,认为当时的法律有许多不合宜的地方,处刑的轻重常拿捏不当,重者太重,死刑人数过多;轻者太轻,无法达到遏止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法遏止轻犯者作恶,官吏又每每以斩大盗建立威信,结果社会依然混乱。原因除了礼乐教养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当的后果。所以班固认为必须要从源头开始清理、从根本开始整顿,也就是从检讨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当的法令,重新衡量罚则的轻重,才能使社会达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乐的生活。后来“正本清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决问题。出现“正本清源”的书证如《晋书.卷三.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表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指澈底解决问题。《晋书.卷三.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现在正本清源之法,第一先要禁掉这些书,书店里不准卖,学堂里不准看,庶几人心或者有个挽回。”也作“端本清源”、“端本正源”、“端本澄源”、“清原正本”。近根本治理
德语 radikale Reform
正本 : 1.端正其本源﹑根本。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4.犹言偿本,够本。本,谓本钱。5.谓正题。
清源 : 1.亦作"清原"。2.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3.清澈的水源。
正本清源,成语,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语出《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改革之难》:“于此而欲为正本清源之法,则唯有力行精神教育之一策。”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比喻澈底改革以解决问题。语本《汉书.卷二三.刑法志》。
“拔本塞源”
源,不能写作“原”。
大辟:死刑。
《晋书.卷三.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现在正本清源之法,第一先要禁掉这些书。”
《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货志五》:“今之言禁者,亦第补偏救弊,非能正本清源也。”
《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如能乘机利导,与英外部酌议洋药进口、分年递减专条,逐渐禁止,尤属正本清源之计。”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四.水学.水害》:“一旦治水,而欲正本清源,复其故道,怨者必多,未为民便也。”
塞源端本
sè yuán duān bě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唐.杨夔〈原晋乱说〉:“西晋之乱,百代所悲,移都江左,是塞源端本之日也。”
敦本正源
dūn běn zhèng yuá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晋书.卷七五.刘惔列传》:“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
正本澄源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明.刘基《诚意伯文集.春秋明经.卷一九.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清原正本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即“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源)
清源正本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魏书.卷六九.袁翻列传》:“夫洁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
澄源正本
chéng yuán zhèng bě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宋.魏了翁〈再辞免除权工部侍郎奏状〉:“此正百官修辅,澄源正本之时,当养之以厚,不当导之以薄。”
《宋史.卷四二三.吴泳列传》:“杜渐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端本正源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即“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晋书.卷八四.殷仲堪列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端本澄源
duān běn chéng yuán
犹“正本清源”。见“正本清源”条。《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
元.王恽〈克己斋记〉:“而公端本澄源之志,实有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