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论语.阳货》篇载: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大概可以测知,在孔子眼中,“色厉内荏”者,指的是表里不一的人。这样的人在人前伪装成严峻守义之士,窃取别人的尊敬,但内心唯恐被人识破,令人不齿,和盗贼在人前装作光明正大,但心里就怕被人拆穿一样。后来“色厉内荏”被用来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此刻见了他的相貌,大约是色厉内荏的一流人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语本《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外表刚强严厉而内心软弱。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近外强内弱,外强中干
内荏 : 1.内心怯懦。
荏,怯懦。“色厉内荏”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语出《论语.阳货》。
“外强中干”、“穿窬之盗”
厉,不能写作“历”。
“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都含有“外表强大;实质空虚;软弱”的意思。但“色厉内荏”指的是精神状态;多用于书面语。
荏:音ㄖㄣˇ,柔弱、怯懦。
穿窬之盗:超越围墙进入人家窃取财物的盗贼。窬,音ㄩˊ,通“逾”,逾越。见“穿窬之盗”。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源)
《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勋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而又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
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
宋.司马光〈论张田第二状〉:“(张)田资性险薄,色厉内荏,毁誉出其爱憎,威福发于喜怒。”
内荏外刚
nèi rěn wài gāng
犹“色厉内荏”。见“色厉内荏”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太宗至道二年》:“小人则不然,内荏外刚,虽善谈忠信,而履行颇僻,所以真伪难辨,然久而必败。”
外厉内荏
wài lì nèi rěn
犹“色厉内荏”。见“色厉内荏”条。《后汉书.卷三○下.郎?襄楷列传.郎?》:“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