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沽:买;钓:喻用手段取得。
金 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察督责。”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系由“沽名”及“钓誉”二语组合而成。
“沽名”在《廙别传》中可见。三国时期的刘廙,见到弟弟刘伟与魏讽交好,就劝谏他说:“结交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学习别人的贤能之处。然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结党营私,不论人品,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诲。我看魏讽这个人,不修养自己的德行,只知道与人结交应酬,虚浮而不切实际,是个故意做作以谋取名声的人。我劝你要谨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来了!”但是刘伟没有听从,后来魏讽果然谋反,刘伟也牵连被杀。
“钓誉”则见于《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公孙弘是汉初的丞相,辅佐君王,奉行俭约,轻视财富,重视仁义,功劳甚大,因此在平帝时王元后的诏书中,曾经赞许公孙弘行事俭约,生活花费少于常规,以身作则,使民风淳朴,与那些穿着奇特服装来谋取声望的人完全不同。这两个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钓虚誉”,后来被合用成“沽名钓誉”,用来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现在那一班善士,我虽然不敢说没有人从根本上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我知道你不过是沽名钓誉,却不道长他的志气,灭我的威风。”《红楼梦.第五六回》:“倘若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也作“钓名沽誉”、“沽名吊誉”、“沽名干誉”、“沽名邀誉”。反实至名归
“沽名”,用手段谋取名声。
语或出《廙别传》。“钓誉”,用手段谋取赞誉。语本《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沽名钓誉”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
△“欺世盗名”
沽,不能写作“估”;钓,不能写作“钧”。
廙:刘廙(西元180∼221),三国魏南阳安众人,字恭嗣。初为曹操丞相掾属,转为五官将文学。魏初,为黄侍郎。弟刘伟与魏讽谋反,本应诛,曹操赦之。魏文帝时,官至侍中,赐爵关内侯。廙,音ㄧˋ。
讽:魏讽(?∼西元219),东汉末沛国人,或为济阳人,字子京。钟繇任为西曹掾,后与长乐卫尉陈祎谋画袭邺城,攻击曹操。陈祎向曹操告发其谋,魏讽遂被杀。
鸠合:集合、召集。鸠,音ㄐㄧㄡ。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虚浮而不切实际。见“华而不实”。
股肱:得力的辅佐。肱,音ㄍㄨㄥ。
公孙弘:西元前200∼前121,字季齐,西汉薛人。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武帝以为丞相,封平津侯。
布被脱粟:布被,以布为被,表示俭朴。脱粟,仅去除皮壳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
减于制度:行事俭约,花费少于常规。
诡服:奇特违众的服装。
殊科:不同的类型。
“沽名钓誉”和“欺世盗名”都有用手段谋取赞誉、名声的意思。
“沽名钓誉”侧重于用尽手段或行为做作,刻意谋取好的名声;“欺世盗名”则侧重于用不正当的手段骗取好的名声。
沽名钓誉 | 欺世盗名 | 例句 |
---|---|---|
○ | ㄨ | 你纵然确实出钱帮了孤儿院,但如果借此来宣传自己,岂非难脱∼的嫌疑? |
ㄨ | ○ | 一直到这幅真品画作出土,众人才知道这幅赝品的主人∼。 |
《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圣旨下道:『沈炼谤讪大臣,沽名钓誉,着锦衣卫重打一百,发去口外为民。』”
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我知道你不过是沽名钓誉,却不道长他的志气,灭我的威风。”
《红楼梦》第三六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该绅等率为禀请保留原任,无非出自该牧贿嘱,以为沽名钓誉地步。”
吊誉沽名
diào yù gū míng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群音类选.诸腔类.卷三.十义记.毁容不辱》:“非是奴吊誉沽名也,只图一死,完全节义名。”
沽名吊誉
gū míng diào yù
义参“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沽名干誉
gū míng gān yù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一出:“风尘奔走,愁肠与谁剖?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也只要三策安邦国,一剑诛豪右。”
《清史稿.卷四七七.循吏列传二.童华》:“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沽名吊誉
gū míng diào yù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
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一五出:“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吊誉,试剑跃骢,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
沽名邀誉
gū míng yāo yù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清史稿.卷二八九.迈柱列传》:“国家经制钱粮,岂可意为增减?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捐代完,沽名邀誉?”
钓名沽誉
diào míng gū yù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宋.李新〈上皇帝万言书〉:“独于借书乞火居下位,不能媚上官以钓名沽誉。”
钓誉沽名
diào yù gū míng
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九出:“常言道济人之急,并不是钓誉沽名做声势。”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三.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