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
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老舍《骆驼祥子》十八)
比喻缺乏活力;没有生气
没有生气、快要死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了监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一天给两碗冷饭,吃到如今,还是那们半死不活的呢!”也作“半死半活”。
没有生气、快要死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了监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一天给两碗冷饭,吃到如今,还是那们半死不活的呢!”也作“半死半活”。
活,不能写作“话”。
“半死不活”和“死去活来”;都有“被折磨得很惨、很痛苦”的意思;但“半死不活”偏重在受折磨之惨;并可形容没有生气;“死去活来”偏重在疼痛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