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
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北宋时期,滁州太守欧阳修在县城西南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酿泉”边的亭子里,经常约朋友一起喝酒,他给这个亭子取名“醉翁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他作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自号醉翁,为北宋大文学家,诗、词、散文无一不工,为当时的文坛领袖。〈醉翁亭记〉是他在庆历年间因言事获罪,被贬为其滁州太守时所作,描述“醉翁亭”所在之处的美好景致,与命名的由来。“醉翁亭”位于滁州境内的琅琊山上,为僧人智僊所筑,亭名则为欧阳修所命题。瑯琊山树林茂密,谿壑幽美,有一条清澈的泉流由两峰间倾泻而出,醉翁亭就筑在泉水之上。欧阳修常邀友人在亭子里聚会饮酒。有一次,欧阳修文兴大发,写下了传颂千古的〈醉翁亭记〉,其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句。原意为: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喝酒,其实我意不在品尝美酒,真能让我忘却忧愁的是围绕四周的好山好水啊!醉翁亭景色的钟灵毓秀,足以让他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滁人扶老携幼来游,也使他得以父母官之心而乐百姓之乐。或许这两者才是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吧!后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语义被扩大,不一定用在饮酒时意在山水,而是用来泛喻别有用心。
语出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用来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指别有用心
本指喝酒时意不在酒,而在寄情山水,舒放心胸。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后比喻别有用心。如:“他娶那个富家女,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穿了!为的只是那笔财产。”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也体现了作者的宽和仁爱之心。
本指喝酒时意不在酒,而在寄情于山水中。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也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别有用心。
酒,不能写作“洒”。
醉翁:欧阳修(西元1007∼1072),或作“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工诗、词、散文,所作文章,为世所重,是当时文坛领袖。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词》等,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寓:托付、寄托。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源)
元.刘因〈饮仲诚椰瓢〉诗:“醉翁之意不在酒,宛如琴意非丝桐。”
清.李渔《慎鸾交》第六出:“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小弟这个醉翁,所志又不在山水;要借山水为名,好亲近佳人的意思。”
醉翁之意
zuì wēng zhī yì
即“醉翁之意不在酒”。见“醉翁之意不在酒”条。《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仇五科便请众位写局票,魏翩仞抢着代笔,自己先写了一张陆桂芳。……仇五科说:『翩仞是醉翁之意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