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孔席不㈣”。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形容忙于世事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为了急于推行他的治国之道,经常到处游说。他四处奔走,每到一处经常是席子还未坐暖,又急忙赶往别的国家去,没有一个固定长住的住处。汉朝班固评价他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此处所列为“席不暇暖”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集门下食客所编写的一本书,其中思想驳杂,世以为杂家之代表。内〈修务〉一篇以圣人之“有为”驳难道家之“无为”,并提及孔子、墨子为“有为”之例证。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别为儒家与墨家的创立者。孔子为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周游列国长达十三年,到六十八岁时才返回祖国鲁国。墨子是战国时代鲁人,主张消弭战争,平等互爱,由于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大大小小的征战不断,墨子于是奔走四方,说服各国君王放弃战争。他们汲汲于行道,以天下为己任,一生都为天下生民而到处奔走,所以才会有“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之语。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落脚处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他就得离开赶到别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还没变暖,他也要起身离开了。每天生火煮饭必须用到的烟囱没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时间极短;席子无法坐暖,表示根本没有可以坐着休息的时间。后来“席不暇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奔走极为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1.亦作"孔席不?"。 2.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孔子周游列国,急欲推行仁道,每至一处,坐席未暖,便又匆忙他去。后形容热心济世,奔波劳碌。《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孔席 : 1.指孔子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义参“席不暇暖”。见“席不暇暖”条。
此处所列为“席不暇暖”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汉.班固〈答宾戏〉。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无黔突:没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烟囱。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黔,音ㄑㄧㄢ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烟囱。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现存有《墨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无煖席:没有因久坐而温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煖,通“暖”。
圣人:指上文伊尹、吕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不高山,不广河:不以山为高,不以河为广。表示不会因山高河广而绝行道之念。
干:营求、求取。
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㬉(暖),墨突不黔。”
席不暇暖
xí bù xiá n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