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
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鉴》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鉴》里记载,唐朝由于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后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后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后,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后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后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后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于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后,即便启行。”
(1) ∶紧迫得不容等待
迫不及待想利用这个机会
(2) ∶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
俨然像个迫不及待的改革家
(3) ∶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这迫不及待的西班牙人贪婪地猛喝
比喻情况急迫,不能再等了。《文明小史.第一○回》:“无奈绅士们置之不理,所以他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锁拿到衙。”近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反待时而动,从容不迫
德语 äußerst eilig, in höchster Eile, voller Ungeduld (Adj)
法语 brûler de faire qch, en toute hâte, précipitamment
情况急迫,不能再等。 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四.唐德宗》。后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
及,不能写作“急”;待,不能写作“侍”。
“迫不及待”和“急不可待”都形容心情十分急切。但“急不可待”强调“急得难以忍受”;“迫不及待”强调“急得不能等下去”。
顾:反观、回头看。
许不许两言而判:允诺或不允诺,只是两句话的不同罢了。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四.唐德宗》:“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源)
《镜花缘》第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后,即便启行。”
《文明小史》第一○回:“无奈绅士们置之不理,他所以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锁拿到衙,升坐大堂,每人重打几百屁股,以光自己的脸面。”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忽见有流寓者,纷纷迁徙,似有迫不及待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