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一触即发”典源作“触而即发”。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多用于感情方面。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后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张氏曾私下托付他,将毕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传世下去。二十几年来,他谨记于心。后来,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闲居集.原性堂记》中记载:他有一间本来名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来访的客人问他,为何不改称“原性”?李开先一听,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后来“一触即发”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指箭在弦上,一触动就会射出去。比喻事态已发展到非常紧张的阶段
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如:“两军对垒,双方都严阵以待,已达一触即发的地步。”
《一触即发》(Imminent Crisis)是北京光彩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的军事悬疑电视剧,由甘露导演,张勇编剧,钟汉良、杨蕊、李玥、徐翠翠、李立群、丁子玲、李颖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一场家族惨剧使孪生兄弟阿初和阿次在襁褓中骨肉分离。兄弟两人由敌对误解、互相猜疑到同仇敌忾、联手抗敌,最终,将日寇多年筹划的阴谋大白于天下,阿次为国捐躯,阿初背负国恨家仇,以阿次的名义继续潜伏下来开始了新的斗争。
一触即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泛指极易发生。
一经触动就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
语或本明.李开先〈原性堂记〉。后用“一触即发”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剑拔弩张”
即,不能写作“既”。
“一触即发”和“剑拔弩张”都形容事态发展紧张;有时可以通用或连用。但“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或气势逼人;“一触即发”不能。
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后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
怆然:悲伤哀痛的样子。
前事:指与张龙湖二十余年前谈话的事。张氏是个理学家,为文多谈原命与原性,他与李开先执手独处时,谈到“命”与“性”,前人所论均不够深入,其时能论者,非张氏即李氏也,并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铭记在心。
易:改变。
“一触即发”及“剑拔弩张”都可用来形容形势非常紧张。
“一触即发”冲突随时会发生,侧重于形容局势的紧绷;“剑拔弩张”已在备战状态,侧重于形容气势的逼人。
一触即发 | 剑拔弩张 | 例句 |
---|---|---|
○ | ㄨ | 这场贸易战,大有∼之势。 |
ㄨ | ○ | 双方就这样∼地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让步。 |
有触即发
yǒu chù jí fā
有所触动就立即产生反应。犹“一触即发”。见“一触即发”条。清.李渔〈乌鹊吉凶辨〉:“夫鹊不果吉,乌不果凶,世人亦屡验之,无如喜怒之怀,有触即发。”
触而即发
chù ér jí fā
犹“一触即发”。见“一触即发”条。明.李开先〈原性堂记〉:“予方有意,触而即发,不知客何所见,适投其机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