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汉 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援笔一挥,文不加点。(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夔关姚卞吊诸葛》)
古人书写时,如遇错字,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表示删去。所以“文不加点”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不加以涂改,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笔成章,如东汉的祢衡写〈鹦鹉赋〉时就“文不加点”。祢衡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祢衡答应了,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下笔如飞,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将〈鹦鹉赋〉完成了。后来“文不加点”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后来“文不加点”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笔立成,不需涂改。
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北史.卷二六.杜铨传》:“又试官人有奇器,并立成,文不加点。素大嗟之,命吏部优叙。”《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也作“文无加点”。反咬文嚼字
加点 : 在规定的工作时间终了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加班~。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 语出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或见于张衡《文士传》、《南史.卷三九.刘孺列传》。
衡:祢衡,字正平,东汉平原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赋:吟咏、写作。
缀:组合字句篇章。
点:古人写文章,如果字写错了,就在字旁用笔加一黑点,表示不要。所以点是点除,即删改的意思。
汉.祢衡〈鹦鹉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源)
《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嵇绍》:“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开元中,李翰林应诏草〈白莲花开序〉及〈宫词〉十首。时方大醉,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白于御前索笔一挥,文不加点。”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明.杨珽《龙膏记》第一○出:“老爷昨日请他即席挥毫,文不加点,老爷说,在座之人无出其右。”
《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洪内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宝来,诸妓女供侍于面前,对众官乘兴,一时文不加点,扫一只词,唤做〈虞美人〉。”
不加点
bù jiā diǎn
即“文不加点”。见“文不加点”条。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文无加点
wén wú jiā diǎn
即“文不加点”。见“文不加点”条。《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下.祢衡》:“衡(览)〔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南史.卷六九.列传.傅縡》:“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玚托縡启谢,词理周洽,文无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