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曲波《林海雪原》三)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蠢蠢欲动,请有威望的项梁去商量起义的事宜。项梁听殷通说“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就反客为主,叫项羽杀了殷通,自立为会稽太守,然后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宣布起义反秦。
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载,秦朝末年,项梁和他的姪子项羽住在吴中,因为项梁足智多谋,两人颇受地方敬重。秦二世元年,陈胜等人从大泽起义抗秦,会稽郡守殷通将项梁找来,对他说:“浙江以西都已经造反了,这是上天要亡秦国。我曾听人说过,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否则将被人所制。所以我也想趁此时发动军队抗秦,并请您和桓楚统率军队。”项梁不想和殷通合作,便与项羽用计把殷通杀了,并接管会稽郡与殷通的军队,立下日后抗秦大业的基础。这里的原文“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后来演变成“先发制人”这句成语,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
先下手取得主动,可以制服对方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藉传》
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动权而制伏对方。《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隋书.卷七○.李密传》:“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反后发制人
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制,不能写作“质”。
“先发制人”和“先下手为强”;都有“抢先下手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制服对方;“先下手为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占据优势。
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子。秦始皇死后即位,称二世。
陈涉:陈胜(?∼西元前208),字涉,秦阳城人。秦二世时,与吴广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归向。旋自立为楚王,势力颇大,后为其部下庄贾所杀。
大泽:地名。即大泽乡,地约当在今安徽宿县西南。
会稽守:会稽郡守。会稽,音ㄍㄨㄟˋ ㄐㄧ,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守,郡守,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
通:殷通,生卒年不详。秦二世时为会稽郡守,后为项羽所杀。
梁:项梁,生卒年不详。楚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父。秦末,陈胜起兵,梁与籍共起兵吴中以应之,后为秦将章邯所败而死。
江西:此指浙江以西,即大泽一带。
桓楚:人名,生卒年不详。
将:音ㄐㄧㄤˋ,率领。
《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籍》:“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隋书.卷七○.李密列传》:“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宋史.卷三九九.宋汝为列传》:“去夏诸帅各举,金人奔命败北之不暇,兀术深以为虑,故为先发制人之动。”
《资治通鉴.卷一○二.晋纪二十四.海西公太和四年》:“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兰建知之,以告垂曰:『先发制人,但除评及乐安王臧,余无能为矣。』”
《续资治通鉴.卷九一.宋纪九十一.徽宗政和元年》:“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
《明史.卷二一○.徐学诗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机械足以先发制人,势利足以广交自固,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借兵向镐,以救王后,必要天子传位于故太子,此伊周之业也。语云:『先发制人。』机不可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他还怕那通判同他理论,却去先发制人,对那通判说:『本钱没了,要添本;若不添本,就要倒了。』”
《飞龙全传》第四三回:“依臣儿之见,父王即当命将兴师,往彼问罪,先声所至,可以不战而定,所谓先发制人,易与为力之道耳。”
《隋唐演义》第七七回:“且说太子重俊,闻知韦后欲要谋废,他心怀疑惧,又恐为三思、婉儿辈所陷,因欲先发制人。”
《荡寇志》第四八回:“至希真想图我新泰,我不如用先发制人之法,攻他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