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此处所列为“众口铄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国语.周语下》载,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便劝阻景王打消念头。他们认为:那么大的钟虽然少见,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若因此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没有必要。然而景王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仍然执意铸钟。隔年,大钟铸成了,平日惯于献媚的乐工们,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好听。景王十分高兴,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对他夸耀的说:“看吧!钟声果然很好听,你的顾虑是多余的。”州鸠对于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就回答说:“大王铸造大钟,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那才叫和谐。如今劳民伤财,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这种情形怎么能叫做和谐呢?而且人民所赞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厌恶的,很少有不失败的。这就是俗话所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反而认为他已经年老了,什么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驾崩,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后来“众口铄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而在汉朝应劭所着的《风俗通义》逸文中,另有一个关于“众口铄金”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商人拿了一块纯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说这块金子不纯,商人为了证明金子是纯的,就把金子放到火里锻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来证明他所卖的金子的确是纯金。
见"众口铄金"。
众口 : 1.众人的言论;舆论。2.众人之口。
销金 : 1.销熔金属。2.特指销毁兵器。3.嵌金色线。4.指嵌金色的物品。5.洒金﹐敷洒金粉。
义参“众口铄金”。见“众口铄金”条。
此处所列为“众口铄金”之典源,提供参考。
钟:通“钟”。
乐:赞成。
财亡民罢:浪费金钱,又使民众劳苦不堪。罢,通“疲”,劳累。
曹:群众。
鲜: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众心成城:众人同心,力量坚固如城。见“众志成城”。
铄金:镕化金属。铄,镕化。
害金:害民之金,此处指所铸之钟。
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二.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腐臭败兔,入市不售。”
众口铄金
zhòng kǒu shuò j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