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和氏之璧价重连城。”
此处所列为“价值连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根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到一块玉璞,奉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为卞和骗他,于是砍去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上玉璞,结果玉璞仍然被鉴定为石头,卞和又被砍去右脚。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在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泪尽泣血,文王得知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开,得到一块宝玉,于是将它琢磨成璧,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这璧被战国赵惠文王辗转得到,秦昭襄王闻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他的和氏璧。因为这十五座城区当是相连,所以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价值连城”,用来形容物品十分珍贵。
价值贵重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形容价值极高,非常珍贵。
参见:[[价值连城]]
亦作:[[价重秦城]]
义参“价值连城”。见“价值连城”条。
此处所列为“价值连城”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尹文子.大道上》。
赵惠文王:?∼西元前266,战国时赵国君,名何。任用廉颇、赵奢为将,蔺相如为上卿,均有功绩国赖以安。
和氏璧:根据《韩非子.和氏》篇的记载,战国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璞玉,曾献于楚厉王和武王,皆因被鉴定为石头,先后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于荆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制成宝璧,命名为“和氏璧”。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战国时秦国君,生卒年不详。在位时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国势强盛。然于和氏璧事件与渑池之会,皆受挫于赵蔺相如。
《艺文类聚.卷四九.职官部五.太子中庶子》引南朝梁.简文帝〈庶子王规墓志铭〉:“玉挺蓝田,珠润隋水,价重连城,声同垂棘。”
宋.辛弃疾〈小重山.旋制离歌唱未成〉词:“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价值连城
jià zhí lián 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