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神貌呆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愚笨
他真是蠢若木鸡
此处所列为“呆若木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呆若木鸡”的“木鸡”指木制的鸡,见于《庄子.达生》中,原是用来比喻训练有素的斗鸡,在任何情况下都十分沉着,纹风不动。斗鸡,是一种使鸡相斗以决胜负的游戏。从前有个叫纪渻(ㄒㄧㄥˇ)子的人为齐王驯养这种战斗用鸡,十天后齐王问:“可以了吗?”他回答道:“还不行!牠看来还是很骄傲,很容易冲动。”又过了十天,齐王再度询问,他仍说:“还是不行!别的鸡鸣叫,牠就跟着叫,不够沉着。”再过十天,齐王再问,他又说:“还是不行!牠的气势还太旺盛。”终于在十天后,齐王再问时,他说:“可以了!牠现在对于其他同伴的鸣叫毫无反应,沈稳的态度使牠外表看来像是只木制的鸡,可说是已具备了完善的战斗力。我想别的鸡只要看到牠的样子,一定不敢应战,转身就跑。”后来,这只鸡果然百战百胜。庄子的这则故事里,其实是以那只看似“木鸡”的斗鸡来比喻人学养高深,态度稳重,从而故有“木鸡养到”之语。但后人又取“木鸡”不动的停滞模样形容失神的样子,后来“呆若木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
形容神貌呆笨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
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也作“呆若木鸡”。
木鸡 : 1.《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2.木制能飞的鸡。3.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义参“呆若木鸡”。见“呆若木鸡”条。
此处所列为“呆若木鸡”之典源,提供参考。
几:音ㄐㄧ,近、差不多。
异鸡:其他的鸡,指未受训练的鸡。
《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