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南齐书 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 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表示不整齐
〖示例〗月梅便把一叠钞票交给紫旒,紫旒接过来一点,只见汇丰的、麦加利的、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乱七八糟,参差不一。 ★清 吴趼人《近代社会龌龊史》第二回
此处所列为“参差不齐”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参差”是不整齐的样子。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参差荇菜”一语,形容荇菜长短不一的样子。用于人事方面,则可形容品质或才能高低不同。在所引典源汉.扬雄《法言.序》中,更在“参差”后衍以“不齐”二字,加强其义。扬雄是西汉后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谈,以文章名世。《法言》一书乃扬雄仿《论语》所作,他在序中提到,自孔子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高低优劣相差甚大,应该以圣人之道加以衡量统一。后来“参差不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杂乱不整齐。
参差 : 1.不齐貌。2.纷纭繁杂。3.蹉跎;错过。4.远离;阻隔。5.差不多;几乎。6.很快;顷刻。7.不一致;矛盾。8.差池;差错。9.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舜造,象凤翼参差不齐。
不一 : 不同,不一致:高下不一|建功之路不一。
义参“参差不齐”。见“参差不齐”条。
此处所列为“参差不齐”之典源,提供参考。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一㮣诸圣:完全以圣人之道来衡量。㮣,同“概”。
《关尹子.四符》:“惟五行之数,参差不一,所以万物之多,盈天地间犹未已也。”
清.梁廷柟《曲话》:“明曲出目多四字,国朝多二字……《玉镜台》则或二字,或三四字,参差不一,盖变例也。”
参差不齐
cēn cī bù 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