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只有快刀斩乱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
“快刀斩乱麻”原来可能作“快刀斩乱丝”。三国吴.谢承的《后汉书》中记载一则东汉方储的事迹。方储学习《易》经,精通图谶,并且擅长天文。东汉章帝时任命他为郎中,他认为自己文武兼备,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章帝赏识他的才能,给了一大把乱丝让他整理,只见他拔出佩刀,将乱丝斩断,然后说:“反经任势,临事宜然。”意思是:处理事情应当顺应情势让它回归常理。这个故事本来说的是“快刀斩乱丝”,后来可能是“乱丝”如“乱麻”,所以演变成“快刀斩乱麻”这句成语。“乱麻”的用法如《红楼梦》第六回:“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快刀斩乱麻”,就用来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复杂错综的问题。
比喻办事果断,爽快地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复杂错综的问题。语本晋.谢承《后汉书.卷七.方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也作“快刀斩麻”、“抽刀斩乱麻”。
原或作“快刀斩乱丝”,用利刀斩断杂乱纠结的丝。 #典或出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后用“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复杂错综的问题。
乱,不能写作“烂”。
“快刀斩乱麻”和“一刀两断”;字面意思相近;但区别很大。“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干脆;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复杂的问题。“一刀两断”;比喻能够坚决彻底地与对方断绝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用。
典故或见于《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
储:方储,字圣公,东汉丹阳歙人,生卒年不详。习《易》,精通图谶,擅长天文。章帝时任郎中。
快刀断乱麻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
犹“快刀斩乱麻”。见“快刀斩乱麻”条。清.梁启超《梁启超全书.卷二.瓜分危言.破坏主义》:“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使百千万亿蠕蠕恋旧之徒,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