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从前纪昌去拜箭法高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好眼睛的基本功,他回家看妻子织布,练就圆睁眼睛,一点也不眨。飞卫让他练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纪昌把头发上的小虱子看成车轮,飞卫这才教他射箭,从此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出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序渐进”原作“循次而进”,见于唐代文人韩愈的〈答窦秀才书〉。韩愈在给窦秀才的信中说道:你是个青年才俊,文采丰富,意气风发。凭着如此优越的条件,当朝廷广招人才时,应该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即使未遇良好机缘,“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也就是说,即使这样平平稳稳,一步一步地来,至少登进士第是没问题的。后来“循序渐进”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宋代大儒朱熹〈答邵叔义书〉一文中谈到作学问的方法时便曾说道:“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意思就是说:作学问必须靠诚心诚意,一点一滴地累积,逐渐地深入推进,绝对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
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
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宋· 朱熹《四书集注》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句下宋.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清史稿.卷四四三.于式枚传》:“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齐万众之心志,循序渐进。”也作“循次而进”。近按部就班反一步登天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语本唐.韩愈〈答窦秀才书〉。
“按部就班”
进,不能写作“尽”;渐,不能写作“见”。
“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都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按部就班”应用的范围宽;含工作、学习、生产等方面;还可指教学原则;“按部就班”不能。
有司:指官吏。古时设官分职,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盈尺:长满一尺,比喻不长。
甲科:唐代考试科目名。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宪问》:“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
《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宋.朱熹〈答邵叔义书〉其一:“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
《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拟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不求利多,但求患减,为得寸得尺之计,收循序渐进之功。”
《清史稿.卷四四三.于式枚列传》:“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齐万众之心志,循序渐进。”
循次渐进
xún cì jiàn jìn
即“循序渐进”。见“循序渐进”条。宋.朱熹〈答刘仲则书〉:“大抵读书唯虚心专意,循次渐进,为可得之。”
循次而进
xún cì ér jìn
即“循序渐进”。见“循序渐进”条。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源)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一状〉:“向者辞免修起居注,非谓不能记录言动,正恐循次而进,典掌诰命,取嗤四方,为国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