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庄周《庄子 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想不到后来每下愈况,梁启超先生开个书单,就没有念过他所开的书的人不是中国人。”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着有《庄子》。有一次,东郭子问庄子:“所谓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请你举出具体的例子,清楚指明。”庄子说:“在蝼蚁身上。”东郭子说:“高妙的『道』,为什么会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呢?”接着庄子又举了愈来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砖瓦、屎溺。东郭子听到后来,便不作声了。庄子于是就说:“你所问的问题,就跟以前有个名叫获的市场主管问市场管理员用脚踩猪的问题一样。市场管理员要判断猪只的肥瘦,必须用脚踩着猪的小腿部分去试,因为这小腿部分最不易长肉,如果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猪只愈肥。因此,当获问这个问题时,市场管理员回答说:『愈是下部细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别就愈明显。』”庄子用这个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让东郭子了解:“道”是无所不在的,愈是从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后来用于比喻情况愈来愈坏。要了解这句成语须从《庄子》原文了解起,较为不易,所以后来有人从字面推测其义,更进而将成语改成“每况愈下”,虽属讹用,但已成俗,备载于此,以供参考。
1.《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谓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情况。况,由比照而显明。后用以指情况越来越差。
估量猪只肥瘦,由脚胫的肉愈多,知猪愈肥。语出《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正获、监市皆是官名,履狶是用脚踩著猪去试肥瘦。“每下愈况”本指要知道猪的肥瘦,要从最下部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此处肉愈多,猪就愈肥。比喻从低微之处去看道,道就越明显。此义后世罕用,或混同“每况愈下”,比喻情况愈来愈坏。如:“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他家的经济情形每下愈况。”反蒸蒸日上
每下 : 1.见"每下愈况"。
《每下愈况》是指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况,因比拟而明显、显著。“每下愈况”指估量猪只肥瘦,要从最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因为愈是下部细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别就愈见明显。语出《庄子.知北游》。后转用“每下愈况”比喻情况愈来愈坏。
恶:音ㄨ,何处、那里。
期而后可: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
稊稗:音ㄊㄧˊㄅㄞˋ。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此处泛指小米、野谷之类。
瓦甓:瓦片、砖块。甓,音ㄆㄧˋ。
质:主体、根本。
监市履狶:市场管理员踩踏猪的小腿而知猪的肥瘦。狶,音ㄒㄧ,猪。
《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源)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故《三国演义》出,而脍炙人口,自士夫以至舆台,莫不人手一篇。人见其风行也,遂竞?为之。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历史真相,隐而不彰,而一般无稽之言,徒乱人耳目。”
每下愈笃
měi xià yù dǔ
犹“每下愈况”。见“每下愈况”条。《弘明集.卷四.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好生恶死,每下愈笃,故宥其死者顺其情,夺其生者逆其性,至人尚矣。”
每况愈下
měi kuàng yù xià
犹“每下愈况”。见“每下愈况”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六.东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窃释氏绪余,此即庄子所谓每况愈下也。”
每变愈下
měi biàn yù xià
犹“每下愈况”。见“每下愈况”条。清.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自余为此言已历一世矣,风气每变而愈下,举世眛目于尘羹土饭之中,本无所谓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