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出处】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此处所列为“退避三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接着又怂恿晋献公派兵捉拿另外二个儿子重耳、夷吾,两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国。后来晋献公过世,奚齐也被臣下所杀,这时逃亡国外的夷吾则回国继位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害怕重耳会回国谋夺君位,于是派人暗杀重耳。此时重耳则是在国外继续着流亡的日子,其间经过许多国家,但大部分国家的君王对他都不怎么礼遇。最后到了楚国,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并且问说:“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将要如何报答我呢?”重耳说:“奴仆和玉帛,楚国本来就有;珍禽异兽的羽毛皮革,则是楚国的特产。这些东西您多得是,我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回报您!”楚成王说:“虽然如此,还是说说可以报答我的方式吧!”重耳于是回答说:“假使托您的福,让我得以回到晋国,万一将来晋、楚之间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那我一定会要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来报答您的恩惠。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楚军仍然继续进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对抗了。”后来从言里的原文“辟君三舍”演变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人相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杜预注:"一舍,三十里。初,楚子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三舍 :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2.泛指距离远。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4.宋代元丰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义参“退避三舍”。见“退避三舍”条。
此处所列为“退避三舍”之典源,提供参考。
楚子飨之:楚成王以酒宴款待晋国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楚子,楚君始封之爵位为子,故称。此处指春秋时楚成王(?∼西元前626),名恽。在位期间积极开疆拓土,与北方诸侯争霸。先是于“泓水之战”大胜宋襄公,后来则在“城濮之战”时,为晋文公所败。在位四十六年,谥成。飨,音ㄒㄧㄤˇ,以盛宴款待宾客。
反:通“返”,回到。
不谷:不善,古代君侯自谦之词。
羽毛齿革:珍禽异兽的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
波及:泽及、影响到。
灵:威灵。
治兵:出兵,指开启战端。
辟君三舍:避开楚军,后退九十里。辟,音ㄅㄧˋ,通“避”,躲开、回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
获命:得到允许。
左执鞭弭:左手拿着马鞭和弓。鞭,马鞭。弭,音ㄇㄧˇ,没有装饰而末端以骨、角镶嵌的弓。
右属櫜鞬:右边佩带弓箭袋。属,音ㄓㄨˇ,佩、系。櫜鞬,音ㄍㄠ ㄐㄧㄢ,装武器的袋子。
周旋:辗转追逐。此指应战。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源)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