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韩非《韩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势力单薄
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史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报得他一个信。(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须建立领导的威势以获得天下大众的拥护爱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长尽所能为国尽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国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国家必然长治久安,而且君臣的关系名实相符,如影随形,彼此意愿相通,各尽本分。所以说人君最大的忧患在于无人呼应,就好像用一个巴掌鼓掌,怎么样也发不出声音。后来文中的“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就演变成为“孤掌难鸣”这个成语,比喻人孤立无助,不能成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孤立无助,不能成事。引伸比喻事情关系到甲乙双方
阮小七道:“若依我的见识,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岂不畅快!如今兄弟们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孤掌难鸣,还做得甚么事!——《水浒传》
一个巴掌拍不出声响。比喻孤立无助,不能成事。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三折》:“虽然你心明圣,若不是云台上英雄并力,你独自个孤掌难鸣。”近独木难支反众擎易举,众志成城
一个巴掌难以拍出声响。比喻人孤立无助,不能成事。语本《韩非子.功名》。
孤,不能写作“狐”;鸣,不能写作“名”或“明”。
“孤掌难鸣”和“孤立无援”;都含有“力量单薄;处境困难”的意思。但“孤掌难鸣”强调“难以成事”;“孤立无援”强调“得不到援助。”
一力:合力。
尊主主:“主”字重复,可删去其一。王渭注
御:统治,控制。
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三折:“虽然你心明圣,若不是云台上英雄并力,你独自个孤掌难鸣。”
《西游记》第四四回:“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留婆发迹》:“钱镠懊悔不迭,率领二千军众,便想攻打越州,看见城中已有准备,自己后军无继,孤掌难鸣,只得拨转旗头,重回旧路。”
《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勤自励孤掌难鸣,弃其部下,只身挟剑而逃。”
《三侠五义》第四六回:“莫若小弟使个计策将药诓来,再将二哥激发走了,剩了五弟一人,孤掌难鸣,也就好擒了。”
《水浒后传》第一回:“如今兄弟们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孤掌难鸣,还做得甚么事!”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申后久不见太子进宫,着宫人询问,方知已贬去申国。孤掌难鸣,终日怨夫思子,含泪过日。”
《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只要自己有些本事,以外还有帮手,正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荡寇志》第一四回:“只有真将军熟悉江湖上的勾当,又伶俐材干,可以去得,只是他一个人孤掌难鸣,必须再着一个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