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鸡鸣剑吼心疑碎,石烂海枯志不磨。★谢树琼《自嘲》诗
此处所列为“海枯石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海枯石烂”系由“海枯”及“石烂”二语组合而成。
“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鹤〈感寓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对人心难测有感而发,他认为海干枯了,终有见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
“石烂”则是出自唐.杜牧〈题桐叶〉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重游故地时引发的感伤,用石头风化粉碎、松木变成柴火表示时间推移、世事无常。后来这二语被合用成“海枯石烂”,形容历时长久、意志坚定。如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又〈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至《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则以“海枯”表示干净澈底,“石烂”表示不留痕迹。这种意义现在少用。
1.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石头风化成土,海水枯干。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常用为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也作“海枯石烂”。
义参“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此处所列为“海枯石烂”之典源,提供参考。
方寸:比喻心。
庄叟: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观则归于无为而治。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
彭殇:彭祖、殇子。《庄子.齐物论》
陶潜:西元356∼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遗:舍弃。
一丸五色:五种颜色药丸。指长生不老药。
松薪:以松木为柴火。薪,木柴。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
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