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出处】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晋朝的韩康伯从小就聪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爱,《晋书.卷七五.韩伯列传》就记载了一段殷浩称赞韩康伯的话:“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说韩康伯虽年轻,却自视甚高,果然是同辈中最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长辈,除了爱护康伯之外,同时也期望他不要仗着聪明就骄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谈间流露出一副学问渊博的样子,就说:“康伯自以为学问渊博,其实连我言谈中的智慧都未尝得到。”殷浩对《老子》、《周易》颇有研究,是当时候的清谈名家。对后生晚辈的狂妄甚不以为然。后来“拾人牙慧”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这话听起来很有见地,其实不过是拾人牙慧,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牙慧,言谈间流露出的智慧。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清.袁枚〈寄奇方伯书〉:“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近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反独到之见,尽去陈言
德语 unüberlegt nachplappern
牙慧 :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原指言外的理趣,后用以指旧有的观点、言论等:自写胸臆,绝不袭人牙慧|拾人牙慧。
牙慧,言谈间流露出的智慧。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拾人牙慧”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
“人云亦云”、“拾人涕唾”
慧,不能写作“惠”。
殷中军︰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晋陈郡长平人。识度清远,好《老》、《易》,负有盛名。初为庾亮记室参军,后起为建武将军。朝廷欲平关河,以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征姚襄兵败,废为庶人。中军,职官名。古代军队多分为中、左、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中军由主帅亲自率领,是军队的指挥中枢。
康伯:韩伯,字康伯,晋颍川长社人,生卒年不详。殷浩甥。好学,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
牙后慧:别人言谈中的智慧。
“拾人牙慧”及“人云亦云”都有沿袭他人,没有独立见解的意思。
“拾人牙慧”多用于诗文创作,侧重于没有创见;“人云亦云”使用对象较为广泛,侧重于没有主见。
拾人牙慧 | 人云亦云 | 例句 |
---|---|---|
○ | ㄨ | 这件作品的设计理念,有∼之嫌。 |
ㄨ | ○ | 他做事一向有原则,绝不会是∼的人。 |
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一:“寒村郑太史,为一时西清之冠。其称诗也,一空前论,戒拾人牙慧,谓须自我作古。”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一.论文辨伪》:“某甲本不知文,而偏又习知文家似是而非之说,宜其拾人牙慧而又失所指,其不通二也。”
清.袁枚〈寄奇方伯书〉:“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
清.吴雷发《说诗菅蒯》:“余凡诸立论,断不肯拾人牙慧。”
拾人牙后
shí rén yá hòu
即“拾人牙慧”。见“拾人牙慧”条。清.黄虞龙〈与廖傅生书〉:“古能诗者未必能文,能赋者未必能诗。今则白丁黄口,拾人牙后,自命兼才。”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诗家之能新,正在此耳。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
袭人牙后
xí rén yá hòu
即“拾人牙慧”。见“拾人牙慧”条。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曲名不取新奇,其套数皆时流谙习者,无烦探讨,入口成歌。而词必新警,不袭人牙后一字。”
袭人牙慧
xí rén yá huì
即“拾人牙慧”。见“拾人牙慧”条。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间来议论名隽,语言超妙,不袭人牙慧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