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典故】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坏人聚在一块 【相近词】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相反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 【成语例句】
唐僖宗干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后,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沆”、“瀣”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于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后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 钱易《南部新书》)。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近通同一气,通合一气反各怀鬼胎,泾渭严分
德语 einander in die Hände spielen ,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 , mit jn. unter einer Decke stecken
沆瀣 : 〈书〉夜间的水气。
一气 : 1.指混沌之气。古代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2.指空气。3.指呼吸一次。4.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5.指一个节气。6.声气相通;一伙。7.一口气;接连不断。8.犹一片。9.一阵。
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后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
“臭味相投”
沆,不能写作“沉”;气,不能写作“起”。
干符二年:即唐僖宗干符二年,西元875年。
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内融。崔铉子。累迁中书舍人。僖宗时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黄巢军陷京师,匿张直方弟,被杀。沆,音ㄏㄤˋ。
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详。瀣,音ㄒㄧㄝˋ。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干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源)
《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运军运弁沆瀣一气,州县惟恐误兑,势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庄奇鹏)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沆瀣一脉
hàng xiè yī mài (变) hàng xiè yí mài
犹“沆瀣一气”。见“沆瀣一气”条。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讲学见绌》:“文贞柄国,湛、聂俱得恩赠加等,湛补谥文简,聂补谥贞襄,盖二公俱徐受业师,在沆瀣一脉宜然。”
沆瀣一襟
hàng xiè yī jīn (变) hàng xiè yì jīn
犹“沆瀣一气”。见“沆瀣一气”条。宋.李曾伯〈沁园春.北固台端〉词:“沆瀣一襟,风流八咏,秋入诗坛如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