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柳之文长于记,特惜瑕不掩瑜,恶敢与泰山北斗并驾齐驱。(清 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此处所列为“瑕瑜互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玉在世界各地都被视为是一种宝石,广泛受到人们喜爱。汉代时,《说文解字》这部字典就为“玉”作出解释,称它为“石之美”。玉、石原本是自然界里存在的一种矿物,然随着结晶状态以及地形环境原因,玉的质地、色彩、光泽各有差异不同,又随着结晶状态以及生成环境的不同,玉的质地、色彩、光泽也就各有差异,从艺术审美角度切入,自然会有优劣等级之分。对东方社会而言,玉深具文化意涵,伴随人的一生,不管是生死抑或祭祀,经常都可看到它的存在。祭祀时使用玉器,古代文献也多有记载,《周礼.春官.大宗伯》就提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至于《诗经.大雅.卷阿》则是以“如珪如璋”比喻王之贤臣。另《诗经.小雅.斯干》提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玄的〈笺〉解释说:“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更直接将玉与人的品德连结在一起。《礼记.聘义》记载了一段子贡与夫子的对答,子贡问说:“君子把玉看得很宝贵而鄙视像玉的美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玉少而美石多吗?”孔子回说:“不是因为美石多才鄙视它,也不是因为玉少才珍视它,那是因为从前君子常用玉来比喻美德,玉的外表温润而有光泽,象征『仁』;玉的质地致密且坚实,象征『智』;玉的棱角方正而不伤物,象征『义』;玉悬挂时下垂,象征礼尚谦卑;敲击玉器时,声音清澈悠长,最后则戛然而止,象征『乐』;玉的斑点遮蔽不住玉的光泽,玉的光泽也遮掩不住玉的斑点,象征『忠』;玉的光泽外显,不会有所隐藏,象征『信』。”后来原文中的“瑕不揜瑜,瑜不揜瑕”被节缩,“瑕瑜互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缺点与优点同时并存。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
瑕不掩(揜)瑜,瑜不掩(揜)瑕。——《礼记·聘义》
瑕,玉的斑点。瑜,玉的光泽。瑕不掩瑜比喻事物虽有缺点,却无损其整体的完美。《晋书.卷六九.周?传》:“?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四》:“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瑜,虽未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欤!”
义参“瑕瑜互见”。见“瑕瑜互见”条。
瑕,不能写作“暇”。
此处所列为“瑕瑜互见”之典源,提供参考。
缜密以栗:致密坚实。缜,音ㄓㄣˇ。栗,坚实。
廉而不刿:有棱角但不伤物。廉,棱角。刿,音ㄍㄨㄟˋ,割伤。
队:音ㄓㄨㄟˋ,同“坠”,下坠。
诎:音ㄑㄩ,绝止的样子。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玉的斑点遮蔽不住玉的光泽,玉的光泽也遮掩不住玉的斑点。揜,音ㄧㄢˇ,通“掩”。
孚尹旁达:玉的光泽外显,不会有所隐藏。孚尹,玉色光泽。
《晋书.卷六九.列传.周?》:“?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四:“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瑜,虽未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欤!”
瑕瑜互见
xiá yú hù 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