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执迷不悟”是指人坚信错误的观念,无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东晋时,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日剧,僧侣们的政治势力日渐庞大,道德也日趋堕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评。僧人释道恒有感于时人对佛教的质难,作〈释驳论〉斥责僧人的所作所为,并说他们“执迷自毕,没齿不悟”,就是指他们固执自信,永远也不知道悔悟。后来“执迷不悟”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这句成语。他在前朝被封为征东将军,为朝廷带兵东征,铲除地方势力。出发前写了一篇〈移檄京邑〉,向当地的领袖喊话,说他们受到良好的教养,只是受制于恶人,才不得不为乱。若归顺朝廷,即能转祸为福。但若还是“执迷不悟”,与朝廷对抗,一旦大军压境,将会万劫不复。此处的“执迷不悟”就是这样的用法。
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固执错误认识,不知悔悟
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赦。”《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近至死不悟,顽固不化反迷途知返,发人深省,浪子回头,回头是岸,悬崖勒马,如梦初醒
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
#语或本晋.释道恒〈释驳论〉。
△“迷而不悟”、“冥顽不灵”
悟,不能写作“误”。
见“死心塌地”(915页)。
典故或见于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
自毕:自我限制。
没齿:终身,永远。
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赦。”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依吾愚见,不若速回兵马,转达天听,言姬周并未有不臣之心,各安边境,真是美事。若是执迷不悟,恐蹈闻太师之辙,那时噬脐何及!”
《明史.卷一四三.高巍列传》:“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税驾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倘贪了小便宜,执迷不悟,不弄得功名无分了?”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
《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虽是马二供了出来,他还是执迷不悟。”
执迷不化
zhí mí bù huà (变) zhí mí bú huà
犹“执迷不悟”。见“执迷不悟”条。《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老弟,不是我瞧你不起,像你这样执迷不化,将来能够赶到愚兄这个分儿还早咧!”
执迷不改
zhí mí bù gǎi
犹“执迷不悟”。见“执迷不悟”条。《陈书.卷三五.周迪列传》:“其有因机立功,赏如别格;执迷不改,刑兹罔赦。”
执迷不省
zhí mí bù xǐng
犹“执迷不悟”。见“执迷不悟”条。《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死已临头,还自执迷不省。”